2019年5月25日,学有缉熙美术馆推出孙策个展,展期:2019.05.25 - 2019.07.30,作为坐落于南中国的新艺术空间,学有缉熙从成立初就志于从“中国性”出发,不断回访本土的艺术史和思想史,探寻前沿的当代艺术实践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关联和演变轨迹,积极促成古典艺术研究者和当代艺术实践者的交往,并向公众推广和展示我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次展览我们邀请到在当代绘画领域备受关注的艺术家孙策展示他颇具雄心的近期实践。
开幕式由一段舞蹈拉开了序幕
孙策 空色52号 60x50cm 木板上综合材料 2017
孙策 空白216号 170x170cm 布面油画 2018
鸭嘴兽项目
早春图色谱研究
“早春图”这个标题援引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画家郭熙的经典画作。展览从孙策从艺早年对《早春图》这件作品的色谱研究出发,四个章节分别对应了《空色》、《空白》、“鸭嘴兽项目”、《早春图色谱研究》四组作品。
展览现场
郭熙的《早春图》中带有一种传统水墨艺术的重要思维:画家对前代画家作品和绘画知识的再使用,实际是把自己印刻在了历史叙事之中。这意味着绘画不仅是个体化的表达,而是将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自我的坐标定位和历史书写“事件”。孙策从《移动山水》开始的工作,始终处在这个思维脉络上,从意境、笔法到色彩,他始终运用着他对于经典水墨艺术的印象。
展览现场
另一方面,“早春图”三字天然就很时间性,图绘季节其实是无法完成的事情,但可以命名,这样的命名是弥赛亚式的时间性,正像德勒兹对莫奈的分析“作为迟到时间捕捉者的画家,看见的是当下,但记录的却只能是过去”。孙策绘画几个系列都有这样的与时间性搏斗的意味,无论是面对古典、面对自己上一色层的绘画动作,面对自然消逝的植物、面对偶然性,这些全部都重新用漫长的心力去重新经验。绘画在试图与所有可能性对抗中,所抓住的那个图像的、表象的结局,在绘画的整体行为中仅仅是万分之一的可能。
展览现场
在展示设计中,四组作品冲出画布,秘仪般蔓延在学有缉熙的全部空间中。自然光线与人造光线交织,图谱里的颜色变换为蔓延于空间光影的现场,笔触和材料演变为空间装置,每一处都严格规定了观者沉浸其中体味孙策绘画的视角。其中极简而现代的视觉和古典繁密的视觉并列其间,仿佛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和Sigur Ros的音乐混响。在四个章节之间,是一幅孙策早春访问苏州狮子园时拍下的快照,照片运用古典铂金印相工艺将这一瞬间景象恒久地凝固下来,体现着作为东北画家的孙策对于江南文化传统的认同。
此外,同名出版物将于展览开幕后推出。书中将郭熙的画论《林泉高致》和孙策的自述并置,和展览设计一同建立了时空之中的、画家间的交流。配合此次展览项目,学有缉熙亦将组织一系列演讲、讨论和公共教育活动。
“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轻心挑之者乎?已营之,又彻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终始,如戒严敌然后毕,此岂非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所谓天下之事,不论大小,例须如此,而后有成。” ⸺摘自《林泉高致》
绘画是奇迹,它是时间、空间、人奇妙的相遇,它是一个变量的密码集。 ⸺孙策
关于艺术家
1 9 8 2 年生于沈阳,会画小组主要成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推出“移动山水”系列受到学术界关注。近期作品“空白”系列探讨绘画空间的生成问题。即:如何将实践个体的独特经验与中国传统美学相合以产生具有现代性与传统美学双重基底的绘画空间观。
孙策的作品在国内外重要机构画廊进行展览,如:个展: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国美艺术基金会,学有缉熙艺术空间,iSGO Gallery(香港)。群展:筑中美术馆,林大画廊,布睿克艺术空间(意大利)等。曾获得新锐艺术奖(2007),Artand年度杰出艺术家(2015)。同时孙策分别于2013、201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高校举办学术演讲。主要收藏(机构):广东美术馆,西门子集团,希拉里基金会等。(个人):曾琼女士,张锐先生,郑闻先生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术馆,艺术,画家,空间美术馆 艺术 画家 空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