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合影
【直播回放】我们在乎什么?“在乎万有”项目启动展
()2019年5月25日,“在乎万有”项目启动展“我们在乎什么?”在北京中捷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曹原铭(中国)、雷燕(中国)、李心沫(中国)、任宏伟(中国)、萨子(中国)、何海(中国)、姚运(中国)、苍鑫(中国)、薛滔(中国)、资佰(中国)、熊云皓(中国)、戴光郁(中国)、朱久洋(中国)、BarbroRaenThomassen(挪威)、Alfred Vaagsvold(挪威)、Oscar Furbachen(瑞典)、Katharine Dowson(英国)、Roger Wagner(英国)、Deborah Tompsett(英国)、Alastair Gordon(英国)、Straka Jiri(捷克斯洛伐克)21位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试图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参与者和观众展开对话,探讨恢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乎万有”项目,是由诺地卡总经理吴月蓉女士在延续“当代艺术与社会关怀”的主题下展开的一个新的讨论主题,希望将问题转向人与生态的讨论,借此思路挖掘出更多有意思的话题。该项目包括一个启动展、对话平台的论坛,以及收录艺术作品的印刷品、与环境主题相关文章的艺术展品名录。本次展览是该项目的启动展,接下来将会巡展至合肥大地美术馆和昆明TCG诺地卡国际文化中心。
“以前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往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这是非常狭隘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比如当我们把一个塑料瓶子扔在地上的时候,表面上看是在污染地球,其实根源是在我们的内心,所以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说面对环境问题时,我们的范围要扩大,比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等等。”批评家查常平讲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今天,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持续的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过去几千年里,海洋和大陆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破坏,这一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大加快。一些人尝试使用技术或经济手段来缓解生态危机。然而,这些解决方案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新技术很容易继续污染自然环境。面对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切入这一主题,引导我们思考一系列工业化、城市化后遗症。然而,对于生态关怀这一主题,不应该只是看到自然生态这一表象,更要切入社会生态及人的精神生态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根源,从而引发对现代性的反思。
Alfred Vaagsvold(挪威/Norway)
《走—停—走》Go-STOP-Go 2010-2019
无纺布上的装置电装置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on non woven textile
Katharine Dowson(英国/UK)
生命之河 The River of Life 2019
玻璃 Glass
Deborah Tompsett(英国/UK)
《降临节的温室》 Advent Green House 2017
木材、有机玻璃、陶瓷、植物 wood, acetate, ceramic, plants
伊瑞 Straka Jiri(捷克/Czechia)
《被碾压的麻雀》Rolled Sparrow 2011
宣纸水墨 paper、Ink and wash
何海 Hehai(中国/CN)
《动物庄园》Animal Farm 局部 2015
观念摄影 conceptual photography
苍鑫 Cang xin(中国/CN)
《天人合一系列二'感应' 02》-Man and Sky as One Series 2-Blazing 2007
光颜料印刷 photoPigment print
戴光郁 Dai Guangyu(中国/CN)
《“风水-水墨-冰水”之一》Landscape, Ink, Ice Water 2004
地景装置 Ground Instillation
资佰 Zi Bai(中国/CN)
《山高人为峰》Human-made Peak 2009
图片、艺术微喷、油画布 Picture, print on canvas
熊云皓 Xiong Yunhao(中国/CN)
《街边的风景》Landscapes of the street 2018
手机照片 Photography by Cellphone
薛滔 Xue Tao(中国/CN)
《震》 The Earthquake
2008年汶川地震哀悼日三天的报纸。
Newspapers collected from three mourning days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Wen Chuan
(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期的报纸,扭成绳子并打结若干。汶川处于山区,2008年地震,毁灭了该地。)
萨子 Sa Zi(中国/CN)
《一棵树》 One Tree 2012.5.4-9.16
喷绘(图片/日记)、手绘、地图、一棵树(样品)Print (picture, dairy), drawing, map, one tree (example)
从根本上讲,生态危机是一个观念问题。按照基督教圣经创世纪记载,当亚当和夏娃犯罪后,骤起凉风,预示着当初的和谐世界被打破,即人的罪恶导致了最初生态的失衡。而近现代以来,人本主义兴起,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及背后的价值、道德和伦理导向,是导致现代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所以,当我们站在批评的角度反思这一现象时,难免会招来理性和消费主义者的发难。
当然,艺术也无法改变现实困境,只是提出一个观念性问题。要改变这样的生态危机,就必须首先从这样一个观念问题做起,这也正是这次展览的意义所在。
任宏伟 Ren Hongwei(中国/CN)
《幻城》The City Of Illusion 2017
油桶、铁 Used Oil Drums, Iron
姚运 Yao Yun(中国/CN)
《一抹颜色》 A brush of color 2018
霓虹灯、铁网、钢架、废弃矿泉水瓶 Neon lamp, wire mesh, steel frame, wasted water bottle
李心沫 Li Xinmo(中国/CN)
《冷记忆》Cold Memory 2011
图片、录像、装置 Picture, video, instillation
朱久洋 Zhu Jiuyang
《自然中的启示——消失的风景》 Disappearing Landscape 2011
铝塑板、相纸、综合材料 Aluminum-plastic, photographic paper, mix media
Oscar Furbachen (瑞典/Sweden)
此次展出:《饥渴的大地》Thirsty Ground
装置 Instillation
Roger Wagner(英国/UK)《水面行走-3》2005
此次展出:《金灯台》 Menorah 2019
黄麻微喷 Print on jute
不同思想结构的人,面对危机的态度和解决方案也各有不同,如何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冲突,协调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平等主义所带出的偏差,需要通过对话交流达成共识,而展览本身就是一个交流和碰撞思想的场域。面对严重的现实生态危机,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将从不同的角度通过视觉语言图像呈现各自的思考,他们试图从现代理性、消费主义以及资本市场这样的现实逻辑中找到破口与出路。
艺术是一种能够与人对话、激发思考的有效语言,无论是看一幅画、听一段音乐、欣赏一场舞蹈表演还是读一本书。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家索尔·贝娄(Saul Bellow)曾经说过:“只有艺术才能穿透世界的表面现实,这就是由骄傲、激情、智慧和习惯在各方面所建立的一切。还有另一现实,即我们所忽略的真正的现实。这另一现实经常给我们一些暗示:可是没有艺术,我们是无从领会这些暗示的。”
据悉,本次展览由云南诺地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CristianRomocea(英国)、Jock L.Foo (新加坡)、覃琨瑛支持,吴月蓉统筹,朱久洋策划,艾雷尔任学术主持,Sara Schumacher(英国)、郝青松、徐旭、祝凤鸣、查常平、罗菲为学术顾问。将持续到2019年6月3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捷当代美术馆,在乎万有,环境,诺地卡,,展览中捷当代美术馆 在乎万有 环境 诺地卡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