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如我We Are Here”SIVA美术学院2019毕业汇报展现场
你拿怎样的毕设,来纪念自己4年校园青葱岁月?
5月24日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SIVA)美术学院2019届绘画、雕塑、数字媒体艺术和公共艺术4个专业毕业生交出了答卷。
与此同时,学院从各专业遴选17位同学的毕业作品在M50零时艺术中心举办“天生如我We Are Here”SIVA美术学院2019毕业汇报展,各类当代艺术形式作品整合了多维主题观念,体现了时代青年较广的思维触角和对视觉媒体造型艺术的创造性阐发。
展厅现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石墨(左一)为朱刚院长(左二)等介绍《戴着头套的刻奇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石墨(右一)介绍作品
作品关注社会现场、个人经历环境,学生们把在生活里捕捞到点滴的触感,憧憬与乡愁美好与疼痛、自励与惘然等,都投射在作品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石墨表示:“本次17件优秀作品透出的青春生涩,背后是学生们的真诚用心。很多作品既异想天开又链接地气,带着浓浓温情,这在许多成名画家的作品中已经鲜有出现。”
柏澜《视觉翅膀》
现场公共艺术专业柏澜用《视觉翅膀》“记录”了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所思所见,这件装置有学院吉祥物黑天鹅、画笔、单反、吉他和学院建筑“大眼睛”,各种图像交错难以分割。每一位学院学生看到这件作品,熟悉感油然而生。而这件作品既浓缩了柏澜自己的经历,也预示已为未来展翅高飞做好了准备。
王晔《穿·梭》
王晔作品
王晔关注社会老龄化现场,以《穿·梭》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老年和少年的代际鸿沟。并邀请高桥新村编织办老年人一起,用棉线编织了一组当代雕塑作品,虽然梭线穿梭于老中青三代人之间,但无形的线却将隔代的人拉得更紧密。
缪大恩《戴着头套的刻奇人》
缪大恩《戴着头套的刻奇人》前合影
反思自身时,雕塑专业缪大恩发现在校园里地铁里,很多年轻人热衷戴上口罩,将自我和社会有尺度地隔离开。于是,他创作了《戴着头套的刻奇人》,彩虹色的玩偶刻奇kitsch以九宫格图像出现,就像朋友圈里的九连拍,刻奇kitsch也指一种自我保护,以头套藏起了现代人的喜怒哀乐。但是头套下,95后00后的孩子都具有清醒独立的思想。
丁蕾《看到》
不管时隔多久,家乡是每个人不能忘却的记忆。绘画专业丁蕾的《看到》以玻璃叠加和她熟悉的老宅、学校、街角影像,将故乡泰州以别样的方式进行呈现。
钱冰环《拼音字》
另外,绘画专业钱冰环研究了新水墨艺术家谷文达和徐冰作品,自创了一系列用拼音字母组成方块字《拼音字》,并用米制成的这些看似古怪的天书,字体古朴,有秦汉篆书之古意。他的发明遵循了造字规律,还写出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子,非常有威仪感。
展厅现场
经历了4年校园青葱岁月,这些毕业生从懵懂自我表达的愿望到了解前沿艺术作品的理念,直至初步接触进入专业界,从心智到情感,不断成长。在各自专业的学习中绘画作品用色彩造型与笔触,雕塑作品用形体塑造与质感,数字媒体作品用程序剧情与声像,公共艺术作品用物质在环境中的呼吸,呈现出当代青年艺术学子对视觉艺术的理解和思索、创造和开拓。
大部分青年学子是头一次在社会艺术空间里展示作品,因此展览也是每一个95后的“青年艺术家”迈入社会第一步。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毕业季,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院,视觉,专业,艺术学院毕业季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视觉 专业 艺术学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