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郭小凌笔下“如花美眷”:叹不尽的似水流年_工笔-写意-水墨-仕女-工笔-局部

编辑:梁侨 来源:雅昌网
 
5月8日,“留园遗拾之三——逝水流年/郭小凌个人画展”于深圳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巢·美术馆举行

5月8日,“留园遗拾之三——逝水流年/郭小凌个人画展”于深圳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巢·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吴小燕策划,巢·美术馆主办,共展出郭小凌工笔、写意作品共27幅。

oDBofgCGnWbLqjVqOuSCo8enqPLOsmjptO05M5l4.jpg

tgUMHhIsSBMCX70a00pJnhKTZF1Sjuaotu5lPoW2.jpg

展览现场

ZSHdNn4969mkjbQIvy3qvqrodMis4XA2hDA276sC.jpg

艺术家郭小凌

上世纪60年代初生于北京的郭小凌,出自地地道道的艺术世家。父亲刘凌沧生前是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为中国工笔重彩的一代大家。母亲是荣宝斋的画师,也是工笔重彩方面的专家。十三岁左右,父亲发现了郭小凌在艺术上的灵气,加上她对绘画的热爱,于是顺理成章,让她拜周思聪、卢沉二位著名水墨画家为师。从此,开启了郭小凌从未停歇的艺术之路。

a6wDnrYCrLHya792jxq3MJMcHZNBLdpfOIWz3TAV.jpg

惜春(局部)  绢本设色  51cm×51cm  2018年

1981年,郭小凌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当时李可染山水对央美国画系影响颇大,班主任亦是可染先生的弟子,所以那一批学生在山水上下了大功夫。在如今郭小凌的仕女图上,懂行的观者亦能看出背景山水的扎实功底。“我们是文革之后的第三批学生,那时候一复学,大家都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卯足了劲去钻研。我们那一代人的想法跟现在很不一样,现在讲市场,但那时候没有市场、利益,我们单纯地认为艺术是可以为之奉献的事业。”

3MkVzyIR0Nk6dUmiRBwGbKUM0eaoprQeObKTJ2fT.jpg

故人剪烛西窗语  纸本水墨  69cm×69cm  2019年

毕业之后,郭小凌分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做连环画编辑室,随后又进入中国艺术编辑室,负责画册的编辑,前前后后十余年的时间,但她个人的艺术创作始终未曾中断。后来,郭小凌的先生获得了去英国进修的机会,郭小凌也跟着去陪读了。“那时候学艺术的人,总是向往去外面看看,而一出去,我确实看到了一个全然不一样的世界。”

XEDr1QsMp7DYYFaycd6tjbN9abhEwTCeDPVngYdy.jpg

清暖 绢本设色 50cm×50cm 2018 年

出身艺术世界,受中国传统国画熏陶,国外的旅居生活……这些丰富的经历,对郭小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此造就了她绘画独树一帜的多元风格。这次展出画作中的仕女,每一张都栩栩如生,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在她的笔下,每一位仕女都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纪穿越来的使者,要和我们来一场跨世纪之约。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郭小凌,在接受到西方艺术冲击的同时,也有很多感悟,她一勾一染地把东西方的文化融汇在她的作品中,在传统意向与现代的表现手法上找到结合点,从而创作出了一张又一张超现实的梦境,仿佛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年代。

plHXOWRZ0jNLIBbTCw6i5yP5FuHouThS8jl2hrKh.jpg

看尽落花能几醉  纸本水墨  69cm×69cm  2018年

“如果我一直留在国内,也许风格又不是现在这样。我接受了传统的绘画教育,又去国外看了,艺术之路的酸甜苦辣我都经历了,所以我的画虽然继承传统,但又有另一番韵味在里面。”不难感受出,郭小凌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她觉得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但她希望在画面中留住这美好,留住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OZqwzskKD22udxZDltQJyo2Viukggzk3sNL69ybC.jpg

惜春(局部)  绢本设色  51cm×51cm  2018年

通过艺术,郭小凌希望传递自己的情愫,那是一种对逝去的传统的缅怀,“借着仕女的壳,表达了我对这个时代的叹息。我想在一个虚渺的世界里表现一种真实的美丽,但这美丽又被种种现实摧残,转瞬就消失。”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郭小凌,工笔,写意,,水墨,仕女,工笔,局部郭小凌 工笔 写意 水墨 仕女 工笔 局部
下一篇:西北大学艺术学院2019毕业展开幕_紧随时代步伐与不断探索创新_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展-西北大学-开幕式-教授-艺术学院||上一篇:闳约逸致_在重庆感受苏百钧的工笔艺术_苏百钧-中国工笔画-重庆市-展览-现场-开幕式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