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郭蕾蕾“西行有东音”:用手制书链接时间与空间_手制书-7号实验空间项目-郭蕾蕾-展览-书籍-艺术-作品展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网
 
()2019年4月19日,武汉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品牌展览7号实验空间项目“西行有东音——郭蕾蕾艺术家

()2019年4月19日,武汉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品牌展览7号实验空间项目“西行有东音——郭蕾蕾 艺术家手制书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从艺术家郭蕾蕾众多创作中挑选了三套艺术家手制书作品,并配合展陈艺术家国外交流学习的创作笔记与工作场景照,以期链接起“西行”与“东音”的关系。

MQzDPNMu9eRbAWZPJkjsgFPMwiJq50zbkyIiyJxC.jpg

“西行有东音——郭蕾蕾 艺术家手制书作品展”嘉宾合影

郭蕾蕾,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2006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公派赴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PRINTMAKING交流学习。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持续探索,郭蕾蕾不仅创作出大量精美的作品,更是积极推进艺术家手制书在中国的发展。

Pkp9aIBTUkkyPYx5la1VjjdOKVkAd9VgB5PUsxZa.jpg

武汉美术馆艺术总监高小林致辞

LOHmOzrZeriGkTCmk68ZkveJ4swZk9M28TZwoQYe.jpg

本次展览策展人吴梦诗致辞

KWmqwyTptdE8cA7RTbwRUmhD2eH42TDivfp1VInl.jpg

艺术家郭蕾蕾致辞

由Artists' Book翻译过来的艺术家手制书脱胎自书籍装帧艺术,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诗人、艺术家威廉·布莱克与其妻子凯瑟琳共同创作了《天真和经验之歌》,极富浪漫主义气息和神秘感的诗集为艺术家手制书开创了先河。而后在欧洲、美国、俄国等地陆续发展,伴随着现代主义的进程,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艺术家在自己的阵地探索,艺术家手制书被定义并具有艺术意义。与此同时,活跃在欧洲大陆上的其它现代主义流派,达达主义、包豪斯运动、荷兰风格派及超现实主义也积极地投身于书籍、期刊及其他出版物的创作之中。

oj4lLpVI9FD2umF9qSUDbSGLMlGVTthhsErZ1zhh.jpg

OmxHXD1gaTAn50j1DQ1KWdVweRCJdtsF4QtsaJi5.jpg

“西行有东音——郭蕾蕾 艺术家手制书作品展”展览现场

艺术家手制书始于上世纪初,但由于此种形式的跨领域与争议性,艺术家手制书作为一个专业名称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出现,于1904年批评家艾乐·克莱蒙特·加纳表述为:“专指由艺术家独立创作、实现的书籍,即艺术家对整个书籍生产过程对介入不再仅限于插画、字体的设计、版式的排版,而是同时取代编辑,独立的对整个书籍创作、出版对全过程负责。”短短几十年,艺术家手制书从一种特殊的工艺媒介变成了一种常见的跨学科艺术形式。

XCo7SHEmOF4kN16O22aafNVhOvyBoZFjUND9FEvp.jpg

ybXTuJPVZIjdv3f6RCInJgEounVRYk3gWov6FAKt.jpg

“西行有东音——郭蕾蕾 艺术家手制书作品展”展览现场

“西行有东音,寄与长河情”,本次展览策展人吴梦诗在介绍展览时表示:“此次艺术家手制书展览便是沿着艺术家学习与探索的轨迹而来。因空间受限,从艺术家众多创作中挑选了三套,以期链接起‘西行’与‘东音’的关系。传统的书籍艺术像一座宝库,传统文化与装帧艺术在艺术家西行之路上不断延展,为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学术观念的表达提供了宽阔的领域”。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武汉美术馆,手制书,7号实验空间项目,郭蕾蕾,,展览,书籍,艺术,作品展武汉美术馆 手制书 7号实验空间项目 郭蕾蕾 展览 书籍 艺术 作品展
下一篇:七位女性艺术家作品“绽放”蜂巢:水墨艺术在当下被“复照”的刹那与永恒_长出-艺术家-蜂巢-展览||上一篇:浮世绘——洋溢着时代戏谑的生活美学_日本传统文化-传统版画-花魁-木刻-展览-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