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嘉宾合影
贝利尼、鲁本斯、安格尔、透纳、莫兰迪、夏加尔、莫迪利亚尼、戈雅、库尔贝、米 勒、马奈、莫奈、塞尚、梵高、高更、毕加索、莱热、米罗、沃霍尔……这些进入西方艺术史的名字,正在一个展览中集中展现。1月11日,“西方绘画 500 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展 ”大展在宝龙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由东京富士美术馆与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精选了 60 幅东京富士美术馆 30 年收藏之精华,全方面演绎了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艺术流派。
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定伟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邓晓贤
公益财团法人 东京富士美术馆 常务理事 事务局长 金子·朗
公益财団法人 东京富士美术馆 学芸部长 平野贤一
宝龙文化执行董事 许华琳
从文艺复兴起,西方艺术史历经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时代,展览以艺术史为背景,以“人性和个性的觉醒”、“奢华和情感的统一”、“理性和浪漫的追寻”、“现实和光色的融绘”、“理念和思维的革新”,串联起60幅作品所代表的西方艺术500年。
展览现场
人性和个性的觉醒
文艺复兴是西方现代绘画的黎明。那个时代确立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提倡人性和个性解放,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其中,威尼斯画派作为文艺复兴发展的重要支脉,向我们展现了绘画从十五世纪中后期之后开始的惊人发展。
©东京富士美术馆 Image Archives/DNPartcom 乔凡尼·贝利尼 《行政长官的肖像》 木板油画 50.0x35.0 厘米 约 1507 年
此次展览中,乔凡尼•贝利尼的《行政长官的肖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威尼斯画派的“创派祖师爷”,他直接确立了威尼斯画派色彩鲜艳整体特征。这幅画当中,行政长官头戴黑色帽子,身着藏青色的大马土革锦缎上衣,佩有显示出其官职的红色绶带,衣着正装,非常艳丽。此件作品无不透露出主人公作为威尼斯高级行政长官的威严。丢勒在同期的一封信中写道:“他(贝利尼) 已经很老了,但他依然是所有人中最好的画家“。
奢华和情感的统一
17、18 世纪的欧洲,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巴洛克、洛可可、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相互交织,并行发展。鲁本斯、哈尔斯、 布歇、夏尔丹等都是在此时期内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均亮相此次展览。透过这些作品,传递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凝视和无限遐想。
君土坦丁的婚姻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1622年 木板油画 49厘米×65厘米
巴洛克艺术于16世纪后半叶在意大利兴起,17世纪步入全盛,代表人物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此次展出的《君士坦丁的婚姻》就是反映其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画中充满动感的笔触、简约灵动的色调、复杂的构图均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特色。
维纳斯的凯旋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约1745年 布面油画 204厘米×198厘米
巴洛克艺术之后,18世纪20年代,法国贵族之间开始流行一种装饰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色彩明快娇艳,装饰纤巧繁琐,主要用于府邸装饰。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艺术家是弗朗索瓦・布歇。此次展出的《维纳斯的凯旋》长宽约两米,是整个展览中超大幅的作品之一。
绘画课 让-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1699-1779) 约1748-1753年 布面油画 41厘米×47厘米
18世纪末,在法国洛可可美术日益兴旺的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风格倾向——平民写实主义。虽然它们都反对远离生活的古典主义,热衷于反映现实生活,但前者反映的是社会上层追求浮华享乐的审美情趣,后者面对的是社会中下层,表现的是普通市民自然朴实的审美趣味。夏尔丹是这一时期平民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此次展出的《绘画课》是夏尔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理性和浪漫的追寻
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1805年 布面油画
18世纪到 19 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对古希腊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催生了强调理性与和谐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力求作品严谨典雅,崇高无暇。雅克-路易·大卫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是其最广为人知的描绘拿破仑的作品之一。画中他精湛的构图和色彩搭配,为拿破仑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十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后来,随着艺术家们对道德和固定价值观的转变,浪漫主义潮流以显露感性和自由精神为目的登场。本次展览将会呈现其代表人物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戈雅、透纳等大师的作品。
现实和光色的融绘
19世纪中叶,是描绘现世生活的现实主义异彩纷呈的时代。以库尔贝、柯罗、米勒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也为之后以印象派为首的近现代艺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处在绘画变革的动荡期,一批在艺术上有创新精 神的艺术家用画笔描述着远离尘世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这就是巴比松派的初始。此次展览中库尔贝的风景画真实地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巴比松派刻画的自然风貌流露出 了深刻的出世意义。
牧鹅少女 让-弗朗f索瓦・米勒(1834-1875) 1866-1867年 布面油画 45.7厘米×55.9厘米
其中,“农民画家”米勒于1849年带着家人移居到巴黎郊区的巴比松村,在这里,创作了一系列写生作品。此次展出的《牧鹅少女》就是其中之一。题材上,米勒特别钟情于农民的日常生活,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因此米勒成为巴比松画派的主要成员。虽然与大多数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在户外写生的创作方法略有不同,他更多在室内创作,但仍是法国绘画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重要推动者之ー。
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以创新的姿态出现,他们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 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因此又被称为“外光派”,马奈、莫奈、毕沙 罗、西斯莱、雷诺阿、莫里索等人的画作无不折射出这个特点。此后,“后印象派”改变 了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禁锢思维,塞尚、梵高、高更等艺术家开始注重对色彩的主观创 造,丰富了视觉感官的表达,给现代绘画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东京富士美术馆 Image Archives/DNPartcom 克劳德•莫奈 《睡莲》 布面油画 101.0×90.0 厘米 1908 年
此次展览呈现了富士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莫奈的《睡莲》。1897年至1926年间,莫奈把自己的庭院改造成了一个具有日本风格的院子,并在池塘里种了很多莲花。莫奈热爱睡莲,他认为,眼前变化不息的宇宙,都存在于睡莲中。”1902年起,莫奈开始正式进行《睡莲》系列作品的创作。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莫奈68岁(1908年)所创作作品。在众多的睡莲作品中,这幅画的画风最为明快。
©️东京富士美术馆 Image Archives/DNPartcom 爱德华•马奈 《漫步》(展出至 3 月下旬) 布面油画 92.3×70.5 厘米,约 1880 年
另一件“镇馆之宝”——马奈的《漫步》也来了。作为印象派的领头人,马奈却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而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漫步》是艺术家晚年在巴黎辽养期间创作的作品,描绘的对象是来探望马奈的冈比夫人。画中冈比夫人头戴装饰着紫色花朵的帽子,额前的头发垂下,是当时流行的装扮。背景的绿色庭院由接近印象派的笔触绘成,服装则以印象派画家很少使用的“黑色”进行大胆的描画,颜色轻薄、富有透明感。
©️东京富士美术馆 Image Archives/DNPartcom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穿红衣的年轻女子》 布面油画 65.4×54.5 厘米 约 1892 年
雷诺阿的《穿红衣的年轻女子》《出浴的女子》等也在展览中得以呈现。几幅作品无不体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的优美描绘:《穿红衣的年轻女子》是艺术家的转型代表作,画中的女性是典型的“雷诺阿式女性”。她形象柔和,人物轮廓线和背景互相影响,仿佛在光中融为一体;《出浴的女子》是雷诺阿艺术生涯后期的裸女像之ー,表现出了雕塑感的人体。《读书的女子》中,雷诺阿对光的敏锐表现,更为细腻而明确,他从正面将焦点投射到女子那仿佛能吸收光线的肌肤上。
©️东京富士美术馆 Image Archives/DNPartcom 保罗•塞尚 《奥维尔的环路》 布面油画 59.7×49.0 厘米 约 1873 年
此次展览中,塞尚、高更、梵高的作品均有展示。其中,“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奥维尔的环路》是其在画家“胚胎期”时所创作的,从中可以看出塞尚绘画特征中“倾斜的”“结构式的”笔触的萌芽。
理念和思维的革新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来,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形而上画派、巴黎画派等各种现代主义思潮跌宕起伏,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局面。毕加索、莱热、马尔凯、弗拉曼克、马格利特、米罗、契里柯、莫兰迪、莫迪利安尼、夏加尔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知名 艺术家的作品将汇聚于此次展览。
©️东京富士美术馆 Image Archives/DNPartcom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保罗•亚历山大医生肖像》 布面油画 100.5×81.5 厘米 1909 年
此次展出了莫迪利亚尼的代表作之一《保罗・亚历山大医生肖像》。亚历山大医生是第一个对莫迪利亚尼作品表示出兴趣的人,同时,他也是莫迪利亚尼的资助人,收藏了他很多作品。1909年,莫迪利亚尼为其创作了3幅肖像,这一幅是完成度最高,效果最好的作品。画中艺术家通过拉长的、平面化的变形人像,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抽象理念 雷尼・马格利特(1898-1967) 1966年 布面油画 41厘米×33厘米
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中不得不提超现实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梦幻世界。代表艺术家有阿尔普、米罗、达利、基里柯、马格里特等。此次展出的马格利特的作品《抽象理念》。画中,艺术家将绿苹果和身着黑色正装的模式化人像,以戏剧化的形式组合在一起,产生十分怪诞的神秘气氛,它打破了常规的意识,产生令人惊奇的超现实感官体验。马格利特的作品对波普艺术的影响十分重大。
20世纪 50 年代,西方艺术处于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 的分水岭,诞生了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诸多新兴视觉艺术形式,构建了 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
运动员(杰克・尼克劳斯肖像)安迪・沃霍尔(1928-1987) 1977年 布面丙烯丝网印刷,16幅 25.4厘米×25.4厘米(每幅)、101.6厘米×101.6厘米(全部)
安迪・沃霍尔是当今波普艺术领域最著名的艺术家。他把流行的商业艺术图像,如电影明星的照片、促进大众消费的广告,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的影像转化成艺术品。此次展览共展出安迪・沃霍尔的三件作品。其中,《运动员》描绘了美国体育界的英雄,他们被艺术家转换20世纪的偶像。《女人》则通过丝网印刷手法制作而成,作品中大面积的色块、平面化的处理与欧洲的艺术传统和美学观念彻底背离,构成了波普艺术的一种标准创作模式。
据悉,展览持续至4月30日。其中,马奈的《漫步》和莫里索的《露台上》展至3月下旬。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宝龙美术馆,巴洛克艺术,莫奈,印象派,文艺复兴,,富士,油画,东京,美术馆宝龙美术馆 巴洛克艺术 莫奈 印象派 文艺复兴 富士 油画 东京 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