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天津美术学院2018国家艺术基金获批课题_“惊鸿之殿--沉浸式影像空间展_莫高窟-沉浸式影像空间展-美术学院-美术馆-洞窟-大新

编辑:王林娇 来源:雅昌网
 
2018年12月3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大新美术馆共同承

3JwR7X3ukkIKp3YhDHOMWnQ6mW3wUZglM1EskVy4.png

UaNIZ4zQ5hzag8sK5KreNkjPZWaRbhHYFVp5bZ55.png

2018年12月3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大新美术馆共同承办的“惊鸿之殿--沉浸式影像空间展”在文艺气息厚重的广州花都,进行了一场穿梭两千年的古今对话

OVgr3lIRrY1JlSfoRAaFIqnDsaz9ji1m5Pqw0UI6.png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车建全先生致辞

CHnpHbpZSNMxDLH0wAZ0I0TWlc8vdDF6mfiWrrQg.png

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先生致辞

zkdXlRRdDkaEQGnZn2to5eHax7PYPBzXU9ZNcLpW.png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伟毅先生向敦煌研究机构致谢

0xCmaQCp6LmvWSbvACTe745yJd8yZUEsrN7mfcMD.png

大新美术馆执行馆长李明宗先生致辞

jF8w5JGkkVMa0N7wYu93X844CwlvfqKq5326kCyH.png

部分观展嘉宾合影(左起:刘高峰、郝青松、周天、车建全、杨秀清、王伟毅、曹恺、武军、张玥、马煜晖、蒋旎)

EEohhEb2nEL0sNk6SDLYDzFCSjYmbfCM64rbajDL.png

展览呈现导师蒋旎(右五)与主创同学们在现场留念

vwrmQ9NlkFoXBEfE9OihzldViRhqZDrIm2nxnStc.png

【嘉宾在展览现场】

EeVgByPdJjbEm6zxYlCKbXtZh5PZJIzkqRqNhmXF.png

UEzyjQZHanug1shZMf9QzKLUx8ceYYjw0oe3Asxk.png

参与本次沉浸式影像展的有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先生;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车建全先生;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伟毅先生;著名影像艺术家、独立策展人曹恺先生;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天先生;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师、知名艺术评论人郝青松先生,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武军先生;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摄影艺术系副主任刘高峰先生;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移动媒体艺术系优秀的青年教师马煜輝女士;艺术品推荐人张丹丹女士,自由媒体人郭成先生;广东省珠江书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家广先生。

sPi8Que9ivzFAfePvpeKnxmdoKlfY1k1WlQnqRqw.png

沉浸式空间鸟瞰【展出现场】

feO7rTHZHARg4Up47jMjJUzmF4hU7tzPMXkafdDx.png

HH1W61BstmYZSkEoSdNN84gZkNCi1moqcBbRtpPo.png

4YtfwzwpuTYJ6YXaQrR3AFqOvb6O1IDZ5D3VhYHX.png

KLGxn9qfk0pv4vtHyd9tCzJ7vLK036klvSm6yaIe.png

Wn69ILWN6SgTqpADdTVLyP7e4K7tEebiSWnvWxfn.png

【以未被开放的莫高窟北区为元素进行数字化创作】

此次在广州大新美术馆的首秀是主创团队综合美术馆的空间特点和城市文化,将艺术与科技融合,以三维实体空间的形式再现早期敦煌文明,突破传统的平面输出和动态直观的方式,希望将创作者们的体会以更具空间感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展览得到敦煌艺术研究院、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帮助与支持,在敦煌学的浩瀚海洋中,我们用新媒体的艺术方式致敬。

自天津美术学院“北凉敦煌沉浸式影像展”课题获批“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以来,主创团队一直致力于如何更好地用新媒介方式去传播和研究敦煌早期文化,深挖其艺术价值。据考证,在敦煌的石窟艺术中,北凉【397/401年-439年,十六国之一,也是十六国最后一个国家】的三个洞窟: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是被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洞窟,三窟的洞窟形式及部分龛形再后代的石窟中都找不到完全相似之例。不仅是洞窟的形制,北凉的壁画在敦煌艺术中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展借“北凉”来传递敦煌文明的传播与延续,揭开敦煌“无到有来”的文明流转。而沉浸式观展体验作为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研究的重要结合,将画面内容根据历史研究成果和文化解读以动画建模和设计的方式重现壁画和石窟,激活敦煌“最老洞窟”。用动态影像表现画面的故事性和时代的痕迹,展现北凉时期古丝绸之路的文化特征和历史面貌。

Q1qVyJYCFhC4Z0oFel7yxLCe8WJnVKADi4BX0HiT.png

【在数字洞窟前,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先生探讨呈现方案】

在中国高举“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今天,我们如何认知和界定古丝绸之路对国际经贸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影响?据历史记载,敦煌莫高窟原藏有经卷、帛画、刺绣、铜像6万多件,所珍藏的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敦煌的壁画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象征。敦煌艺术对于人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研究艺术样式和人类美学的演变,更是通过鬼斧神工的绘画和雕塑造型来探究其所传递出来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精神。课题组一直努力学习和研究敦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钻研如何将严谨学术报告以更直观、更立体的带领大众“走入洞窟,走进文化”。以动态影像还原和深化敦煌艺术,将人文研究结果融入动态影像呈现,达成文物保护与艺术传播的最大平衡。

QARtaFZzsAbyrBq4Bo0oTwekJDzyaXOzjpkEZfKT.png

【数字化再现北凉275窟】

经向敦煌研究院申请并获得批准,2018年10月课题组负责人实验艺术学院移动媒体艺术系副主任蒋旎老师,带领12位同学进入部分被保护窟区进行拍摄,同时重点采访了在敦煌研究院从事一线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的专家学者,并对未向公众开放的北区洞窟进行影像采集,搜集了珍贵的数字资料。同时此次拍摄、采集之行,令创作团队对敦煌早期文化魅力有了更为突破性的认知。

【拍摄花絮纪录片+gif图】

Ap05jiySHRqC6YDla9rCmVlp2V7gyi9s2wdfcqRn.png

SnwSMT3UQ0wUMabRI8TN2YK6tOaDjLU2rWo1sM2w.png

KC2N4dssOJPxMOv4VX8VMQ7eYwFXcxXC8a9Lu7gK.png

Fk2sGB64Ya6JfbunRRVBEGLh2FlFTgaFvPJa8dUj.png

DsbxZKdw65ZuYWWitISQcuiDvxfPDerVKJn7oyCx.png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作为中国重要的艺术教学、创新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与国际视野的引导下,始终致力于新兴媒介的探索和延展,不断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艺术话语权。本展览结合动态影像创作、媒体编程、创新型设备应用,利用美术馆等展示空间,将石窟影像化呈现,将石窟空间与观者结合在一起,实现殿堂级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弱化实体的空间搭建,打造内容的多感表达,提升展览传播能力,将更有助于敦煌艺术和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塑造与影响力延续。

大新美术馆坐落于美丽的广州花都文创园区,在这片占地百亩的土地上,经过四年的打造,逐渐形成了以集装箱体为造型的多功能美术馆、艺术家工坊;由书店、咖啡厅、餐厅和创客(Maker)观念打造的“前店后厂”型工坊组成的文创区;台湾和当地的演艺团体、设立中型演艺厅、珠宝设计基地、文创孵化基地等,艺术、文创、演艺、旅游氛围浓郁。并且,大新美术馆作为两岸青年艺术创作创业基地,为两岸艺术人才打造孵化及交流平台,成为两岸新生代艺术不断产生的驻地。

此次参与创作的10位同学均来自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移动媒体艺术系,他们在蒋旎老师的带领下,与硬件和软件团队进行了为期5天的workshop,并在最终在大新美术馆的草地上呈现了不拘一格的“惊鸿之殿”。岁末的广州雨季绵绵,气温骤降,因为展览设备的特殊性,团队经常在深夜凌晨还要在寒风中测试展览效果。正因为感沐敦煌学的震撼和敦煌人的忘我精神,这群年轻有梦想的学生们,克服了自然条件的恶劣,应对新科技、新硬件的技术壁垒,努力发挥所学,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据悉,2019年课题组将继续深入采访和纪录敦煌学研究学者,将更为珍贵的研究报告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将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更为完整的北凉敦煌艺术展,将早期敦煌文明和莫高窟洞窟更为精彩和震撼的呈现给大众。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天津美术学院,莫高窟,沉浸式影像空间展,,美术学院,美术馆,洞窟,大新天津美术学院 莫高窟 沉浸式影像空间展 美术学院 美术馆 洞窟 大新
下一篇:赵旭个展《漫步星际2019》即将于1月9日开幕_保利香港艺术空间-赵旭-保利-作品-宇宙-漫步||上一篇:“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开幕活动暨非遗双创衍生工程“祖艺星球”发_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传统文化-文化-星球-活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