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耕砚田——汪志良砚雕作品展” 展览现场
12月29日下午,艺术家汪志良个展“刀耕砚田——汪志良砚雕作品展”在云上· 朵云沙龙(上海南京东路422号朵云轩五楼)正式开幕。这是朵云沙龙今年的压轴展,展览由文化学者、策展人钱文忠策展,集中展现了汪志良十余年来的一百四十余件力作,涵盖唐宋素砚、博古繁工、走兽花鸟等不同门类,为年末一大文房特展。
艺术家汪志良
汪志良,字石安,斋号“墨友斋”。1984年出生于江西婺源,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
十六岁时,汪志良已初尝砚刻。2006年,艺术家前往上海,因逢机缘结识书法篆刻家徐云叔,遂拜其门下,学习书法篆刻古文。因得书画家指点,汪志良对文人砚的理解尤深,逐步以书画题材入砚,为世人所重。马未都、崔永元、钱文忠、赵普、施琰、汪涵、任重等文化学者、艺术家都曾收藏其作品。对于十多年的创作,汪志良表示:“技艺每有进益,钻研愈发深透,却自省更多不足。故每日读书不倦,治砚犹勤。焚膏继晷、通宵达旦乃为常事。”
“刀耕砚田——汪志良砚雕作品展” 展览现场
汪志良的作品往往以古为鉴,其造型与线条从唐、宋、元、明的经典砚式入手。对于传统经典,他永葆谦卑和敬畏之心;对于创作热情,他时刻牢记初心,每至夜深,青灯做伴,铁笔不辍。在自述中,汪志良表示:“余(我)做事执着,一旦决定,定会坚持到底。‘学然后知不足’,反复实践,反复否定自己。反复探索,反复总结经验。这一推敲琢磨的习惯,至今未曾改变。”
汪志良作品
从此次展出作品可见,其砚刻手法细腻,砚上图示古朴悠远、造型隽永。对于砚刻的艺术魅力,汪志良感慨:“砚刻的魅力来自于悠久的砚文化。若做挂件,它没有玉石那么名贵;做摆件,它没有寿山石那么富丽堂皇。它的造型可能很简单,仅仅一、两条线条就能体现砚台的美学,即便当下不是所有人都用得到砚,但它还存在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此前提下,赋予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学者马未都
文化学者、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钱文忠
本次展览得到各界文化人士的关注。其中,策展人钱文忠表示:“与汪志良的交往中发现,其据以打动艺文前辈的,绝不仅是制砚天才。在他的身上,有许多今天格外难得的特质——守礼、好学、勤奋、静心。他从不简单地顺势多制快制,依旧清神静心,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这在当今,是格外难得的。”
原央视主持人、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普
原央视主持人、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普则表示:“汪志良兄,不追时风,不循陈例,师古而不泥古。志良赋予了石头生命,而不言不语的砚石,又何尝不是在升华志良的生命呢?他的砚台,好用,好看。”
艺术家任重
艺术家任重任重亦对汪志良的作品作高度评价:“志良兼擅端、歙、洮河、澄泥四大名砚品类。每观其作,刀法多变而且精湛至极。自从拜海上徐云叔先生为师,于书、画、文章、诗句用功尤勤,涵养既深,所作与寻常俗手更不可同日而语。艺无止境,唯效滴水穿石。”
据悉,展览持续至1月4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汪志良,朵云轩,,文化,作品,任重,学者汪志良 朵云轩 文化 作品 任重 学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