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12月26日下午3点,“秘境——当代艺术三人展”在南京新星星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杜荣坤、刘建明、郑龙一海的60余件作品,策展人李国华表示:“作为同一代人,杜荣坤、刘建明、郑龙一海,虽然经历了几乎同样的时代背景,比如:全球化、互联网化、消费主义等等,但这些共同的背景在他们的内心却留下了不同痕迹。杜荣坤更善于在精神领域寻找时代留下的印记;刘建明的画面,似乎更为贴近真实的日常场景;郑龙一海的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创作,则显得更为天马行空一些。”
展览现场
意识之塔NO.1 杜荣坤 60×30cm
新星星美术馆的新空间位于南京德基广场,紧邻德基美术馆,其展厅在一个狭长的空间内,似乎更有“画廊”一词中“廊”的味道。本次展览,主办方将空间按三位艺术家的顺序分割成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展示的是艺术家杜荣坤的作品。在聊到作品《意识之塔NO.1》时,杜荣坤表示:“我的作品更关注自己内心的状态,关注意识的表达。在我这张作品里,‘塔’其实是一个象征,可以看成一种意识的解读。我大部分的作品就是一种意识的追崇。”
穿越光明 杜荣坤 60×80cm
《穿越光明》是杜荣坤2015年的作品,黑白相间的淡着色,有着特有的水墨感但是本质上是油画而不是水墨,画面清灵、通透。画面中一条隧道延伸出去,光明就在不远处等待。
时间-空间-存在 杜荣坤 110×145cm
意识的阶梯 杜荣坤 40×50cm
作品《时间-空间-存在》是本次展览中,杜荣坤比较大尺幅的作品,作品表现的是空间的关系,同样是通过对黑白灰三种色调的处理来营造空间的维度。杜荣坤表示,《意识的阶梯》是他最喜欢的作品。“这件作品是第一件从平面到立体化的作品,对我自己而言,是新形式尝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他说。
Untitled#005 郑龙一海 50×30
沿着展厅继续前进,郑龙一海带来的作品就出现在眼前。郑龙一海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我的这件作品没有构图,没有标准的创作技法,画面看上去更像一个脏兮兮的桌面。我希望用这种日常的痕迹,来作为绘画的语言。我喜欢用‘发酵’这个词来阐释作品,我觉得好的酒,好的茶和好的作品一样,需要时间去发酵。”
曼德勃罗集#013 郑龙一海 90×140cm
策展人李国华对郑龙一海介绍时说:“他的作品没有固定的图式,没有按照传统的章法进行创作,他尝试着去背叛固定的符号和某种图式。”
曼德勃罗集#160 郑龙一海 100×160cm
《曼德勃罗集#160》在郑海一龙的作品里算是比较具象的:一个人物的形象加上背景的流星雨。“我表达的是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面对社会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困惑。”郑海一龙这样解释这样作品。
观景图NO.2 刘建明 140×100cm
沿着展厅的走道进入后一个展示区域,这里集中成列刘建明的作品。“我画的石狮子,是由于我发现城市化进程当中一些共通的点。为什么石狮都是画的背面?因为我觉得我看到的现代的石狮雕刻背面可能更符合我的审美期待。另外,我感觉正面会有一些指向性的含义,会给人具体的说明。画成背面可以给人一些理解的空间。”刘建明在介绍《观景图NO.2》说。
“墙上的风景”系列 刘建明
李建明表示,艺术实践者总是有欲望希望摆脱原来的自己。所以在“造景”系列后就尝试了“墙上的风景”系列,对他而言这个也不是一种定性,而是一种新的探索。"我的作品所表现的地方,我都是亲自到那里去过的。我不太善于对着图片作画。"刘建明说。
开幕式上策展人李国华致辞
策展人李国华表示:"这次展览是三位获得过新星星展览奖项的艺术家。2000年以后,我们觉得没有一种潮流或者一种风格能够概括当代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秘境’这个主题就是不是直接让人明白,但是它需要观看的人深入到艺术家的思考和背后的想法中。"
参展艺术家刘建明开幕式致答谢词
参展艺术家刘建明对策展人、策展团队已经到场嘉宾表达了谢意。
参展艺术家杜荣坤发言
参展艺术家杜荣坤说:“这次展出的作品是我们去欧洲之前创作的,三月的欧洲学习让我们的眼界和想法以及创作方式发生了一点改变,但是作品现在还在欧洲,我们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向大家展示我们驻留后的创作成果。”
参展艺术家郑龙一海发言
参展艺术家郑龙一海表示:“我觉得新星星美术馆做的这个展览,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新星星美术馆不是以商业的标准去做艺术,而是以学术的标准做艺术。”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持续到2019年2月2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新星星美术馆,,参展,我觉得,美术馆,创作当代艺术 新星星美术馆 参展 我觉得 美术馆 创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