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张涛策划的“色之谐——闫平、周刚作品展”在北京艺术粮仓开幕,展出了两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30余幅,全面呈现了闫平、周刚的最新创作状态和艺术语言特色。
“之所以在艺术粮仓给闫平和周刚举办此次展览,是因为闫平的作品強烈而率性,她绘画的纯粹在业内有目共睹,也是我内心一直向往的色彩世界。而我与周刚十多年的交往,彼此都认为是一种遇事可以托付的情份,当然他对绘画的挚爱和激情我也可以深深懂得。不论是出于艺术粮仓的定位,还是出于我个人的本心,抑或从绘画纯粹出发,我也极愿意做这个展览。”对于此次展览的初衷,展览策展人、艺术粮仓负责人张涛这样解释到。
嘉宾合影
如今艺术粮仓处在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学术”不再是学术的时候,东、西方的艺术该何去何从?这个展览,我们将它命名为“色之谐”。当然,色之谐,还仅仅是开始。
展览开幕现场
闫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美术界逐渐取得地位而倍受瞩目的女画家之一,而光与色是她一直在画布之上探索的问题,“对于我来说,画布和颜色是我最忠实的伙伴,色彩世界里无穷的可探索性给了我自由发言的可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闫平的色彩,已脱开写实体制的束缚,而更多地采用“观念色”,只有写实功力深厚的画家,才能达到那种根据自然色而又更多地出现调控画面色彩关系的境界。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闫平近期离开画室到大自然中去的写生,“但这些作品又不是‘写生’,对于我来讲,这批作品是我在打破自己创作习惯和固定直觉的情况下创作的,我希望在陌生的创作环境里,可以用陌生的眼光,挖掘自己的内心新发现。”闫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与闫平相似,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周刚最近游历期间的水彩写生。周刚,当代中国水彩界的中坚力量。在他看来,“画一副水彩画就像是画一个社会,画一个人生。画画和人生的追求一样,首先要有人性。”所以他画了大量表现矿工题材的作品,以此来传递人性。但此次展出的主要是艺术家的水彩写生,“这批作品我主要关注的是艺术的色彩和造型,对艺术家来说,最难的问题是打破形的限制,重新根据创作对象的图式关系,塑造画面的结构性。”
闫平 日出 布面油画 60x50cm 2017
闫平 五月静安寺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8
闫平 在希腊的画室里 布面油画 65x80cm 2016
闫平 雨中的豫园九曲桥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
闫平 新年来了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8
“在这一点上,我和闫平老师有着相同的追求和目标,此次展览把我们的作品放在同一平台进行交流,在这里我们可以相互切磋学习,我感到非常开心。”周刚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对闫平来讲,此次展览的意义也同样如此,“我和周刚老师的圈子不同、知识结构不一样,通过此次展览,我看到了关于艺术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和知识点新年之际对我有特别有意义。”
展览自12月15日起将持续至2019年1月10日。
周刚 阳光灿烂的孔亚 水彩 36x48cm 2018
周刚 索菲亚大教堂侧门 水彩 24x30cm 2018
周刚 普洱暮色山乡 水彩 75x105cm 2015
周刚 加勒海边集市 水彩 30x40cm 2018
周刚 万象街景 水彩 31x41cm 2016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刚,水彩,闫平,油画,,粮仓,艺术,作品,油画周刚 水彩 闫平 油画 粮仓 艺术 作品 油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