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12月14日上午,“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在上海市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文化空间正式开幕 。展览由华·美术馆主办,旅法建筑师、策展人野城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谷文达、李振宇、刘珩、刘家琨、刘韡、刘晓都+UPRD、马岩松、邱黯雄、邱志杰、王澍+陆文宇、王昀、吴俊勇、徐甜甜、杨泳梁、姚仁喜、野城、尹秀珍、袁顺、张永和与朱小地。
展览现场
“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已先后在深圳华·美术馆和成都OCAT安仁展区展出。作为巡展第三站,本次共20组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参展,展出54组共计112件绘画、雕塑、装置、模型、图纸、影像和摄影等门类的作品。展览以“乌托邦”为线索重新梳理他们的想象脉络,更直指当下时代,对建筑和艺术的本体乃至世界本体展开追问。
策展人野城
策展人野城强调:“‘重构乌托邦’不是对乌托邦的复辟,而是批判性地重构,是对这个想象力极度匮乏的物质主义科智时代进行的一场精神性实验。”
同时他梳理了展览三个维度:“反思过去,反思以中国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批判未来,批判过度智能化和大数据垄断的科智未来;从当下出发,以乌托邦精神超越物质与信息对人的奴役,激发人们自由的想象,共同走向更高的文明状态。”
邱志杰《想象地理学》
邱志杰《乌托邦地图》局部
绘画方面,在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想象地理学》里,他通过自己对历史的梳理,把世界发展史、乌托邦发展史、社会发展史用地图的方式来进行重新绘画表达,将历史变得可视化。艺术家采取传统水墨的方式,虚构了很多大陆板块,比如说世界轴,失落空间海等等,把自己心里的乌托邦跃然纸上。
尹秀珍《7》
艺术家尹秀珍的装置作品《7》沿用了她用旧衣服拼贴的造型语言,制作了7个可折叠的布塔。塔身可以完全放在基座的旅行箱内。同时这样一组折叠建筑的装置又与建筑师的参展作品相呼应。
刘家琨《西村大院》
关于建筑与艺术相互转化的角度,作品《西村大院》中,建筑师刘家琨把他的成都“西村大院”转变成了一个悬浮的建筑装置,颇有未来城市的感觉。整个建筑如回字形把地块整个围合起来,中间是空出的公共空间,有绿地运动场,晚上还有专门的露天电影院的播放区。而这个围合起来的建筑有很多坡道,骑自行车可以从地面一直骑到屋顶,这些空中步道也制造了很多公共休闲的空间,很多人在上面跑步、跳舞、散步,这无形中增加了社区的活力,促进人们的交流和邻里关系。
王澍和陆文宇《文村保护与改造》现场图
王澍和陆文宇本次通过一组摄影作品《文村保护与改造》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他们在文村这个地方选择了十户村子进行改造,相当于乡村建设,但角度与现在的乡建有所不同,并不是要改造成民宿或者酒店,而是给农民十个住宅。王澍他们通过传统的夯土和江南那边的木构结构将房子重新组合,利用建筑的理念和空间关系重新打造新的民居。开幕时,还请了四重奏挨个在十户人家里进行音乐会以庆乔迁之喜,做到了一种真正的现代乡村建设。
张永和《垂直玻璃宅》建筑绘图纸
建筑师张永和带来的作品《垂直玻璃宅》颇具乌托邦实验性,十分切题。
这是个外表看起来比较封闭的混凝土塔楼,但内部的楼板和墙面全部是玻璃。从玻璃天井透入的自然光可以穿过每层楼板一直照亮到底层。浴室厕所和厨房也完全透明,所有的管线设备都暴露出来。同样,这里生活的人的生活也将完全暴露在这个混凝土盒子内,人生活的隐秘性被打破。这个作品通过改变空间的透明性,以及这种改变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建筑空间的本体。
邱黯雄《新山海经3》截图
此次影像作品中,艺术家邱黯雄的《新山海经3》水墨影像作品具有其独特的实验性。
他以《山海经》为背景素材,通过手绘水墨和三维动画的结合,构筑了一个介于未来与传统之间的城市。很多角色与场景的构思如同山海经里的怪物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再现,在这种水墨和科幻的异化氛围中,多元未来的实现让人充满期待。
展览现场
拉远来看,建筑师较为注重通过对外部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改造,从物质层面指向建筑的本体,而艺术家则更趋向于在个人化内向化的自我追问中实现对精神世界的重塑。他们之中,有的着眼于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有的对城市系统提出新的模式,有的对建筑的建构提出新的方法,有的通过影像和绘画展现了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未来图景,有的对建筑、艺术甚至我们这个世界的本体进行了探寻。
策展人野城为现场观众导览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2019年2月20日。
(实习生 王凤林)
关键字: 内容标签:“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华·美术馆,,展览,建筑师,本体,作品“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 华·美术馆 展览 建筑师 本体 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