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一·身”群展于壹空间开幕。此次展览主题为“身体”,展出了包括何云昌、陈卫群、李洁、夏禹、夏国、王国强等3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题材涉及摄影、绘画、雕塑等,致力于呈现“身体”存在的不同维度与空间。
当我们把空间的镜头从世界拉到活跃的个体存在时,个人的“身体”存在便构成了整个世界。身体在时刻流动的时间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存在状态?我们应如何反观 “身体”自身?这些问题便是此次展览的聚焦点。
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当谈到此次展览的初衷时,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张俊领说道:“我之前一直在研究身体语言并且在坚持创作,近期身边好几位艺术界朋友离世,促使我再次思考“身体”的存在,以身体为主题的创作以及对身体艺术的研究源远流长且日渐更新。我对这方面也比较感兴趣,加上壹空间有经舞知道剧场,闲暇的时候去看她们排练,觉得身体其实是一个非常玄妙的词,于是我想要做的就是试图提供一个关于‘身体’进行时的样本。此次展览也是跨界合作,意图呈现不同的艺术媒介对‘身体’的思考。”
展览现场
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张俊领作品
对于策展脉络,张俊领提到最多的词汇便是“自然”。他说道:“我平时会打太极,对空间的质感气息会更直观,感觉会比常人稍灵敏,根据我个人对空间的直觉,再结合大家的一些意见,就形成了现在的布局。比如有一个展厅是由黑白彩色的作品构成的,彩色的作品叫《数据》,它是运动着的,这三者之间就形成一种共同的呼应的关系,这种呼应的运动也符合中国道家的太极理论。”“我希望每一个观众在这次展览里,他们的身体都可以自由呼吸,精神和心灵都可以得以舒展。”
展览现场
何云昌作品
何云昌首先表达了对于此次展览的肯定,他说道:“我认为这次展览的气象是比较开阔的,关于‘身体’有很多思考,比如‘身体’与世界的关联,与物和空间的关联等等,而且触及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比较有温度的展览。”
同样,何云昌的作品亦是基于“身体”出发,是对“身体”强悍力量的表达。此次作品是何云昌艺术作品的摄影,人物在房顶上游走,用力的挥舞着旗帜,最后将旗帜插在了房顶上的洞里。屋子里外用墨刷的漆黑。何云昌认为,世界上总有一些地方是光亮照不到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时候,人本身是非常具有反叛精神的,非常睿智与顽强的,虽然这种反叛有时候不会成功,但人自有人的强悍。所以人物挥舞着旗帜,不断的行走,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抗争。‘身体’虽小,却有大的力量。
李善波作品
这几幅作品是系列作品中的几幅。带有性意味表象的女性身体的画面,实则在反思女性在当代社会下的处境。从早期的被压抑到解放到今日女性的自由,女性的地位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但这远远不够。对于女性的认知远没有达到“人”的自身存在。为了更好的表达主题,在表现手法上,李善波借用了新表现主义的手法,模糊了具体形象,简化了色彩,使沉重压抑的黑凸显出来。在谈到颜色运用时,李善波说道:“一开始也尝试过油画媒介,但试了很多种色彩,都觉得太过轻浮,因此我有意的去掉了多余色彩,甚至将白也简化掉,只留下黑色。”对于创作的灵感,李善波接着说道:“我走访了很多国家,先是到一些发达国家,再到东南亚,再回到中国,我发现,女性的地位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简单来说,发达国家的女性会很有自由力,东南亚的有些国家的女性就不是特别自由,再反观中国,我觉得问题很复杂,怎样用画面语言来呈现这种复杂,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不同于绘画创作的常规流程,李善波的绘画是在对绘画的不断毁灭中形成的。在对于形式的不断毁灭过程中,人作为价值体系的尺度与“身体”本身的存在凸显出来,原始的粗暴强劲的力量不断的冲击着观者,与观者形成互动。对此,李善波说道:“这些画我画了很多遍,但我并不想把它画好。我会一直尝试去研究,去实验,去破坏,直到最后我感觉里边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语言和力量,我觉得就可以了。这种力量其实也是对抗的存在,这种对抗不是肢体的对抗,而是从人类产生开始就有的一种意识形态的磨合。”
汤艺作品
《抽丝》反映了“身体”处于无意识时的存在状态。当抛却了构图、形式语言后,无意识下的“身体”又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汤艺用《抽丝》呈现出一种答案。
大学毕业之际,正直汤艺创作迷茫期,闲来无事时,她总会随手拿起手边的纸画一条线,这条线不断缠绕攀结,与线条本身、与纸张空间、与处于无意识的“身体”不断产生联系,像秋风中被气流随意吹落的一片树叶,自然又饶有趣味。《抽丝》隐含着涵义的双关。意味着纸面线条的不断抽丝拔茧,不断延展飞舞,在纸张上形成自我个体;又意味着自我“身体”的抽丝,当意识与理性被抽丝之后,“身体”的纯粹本体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抽丝》系列完成之后,汤艺才得知,她用来创作的纸张,其实是丧葬用来造纸钱的材料,这使得涵义更富有趣味。当丧葬纸钱的含义从纸张本身“抽丝”之后,纸张冲破了人的理性赋予它的丧葬含义,进入到绘画当中,实现了丧葬纸钱作为纸张更多的可能性。而这种抽丝,亦是汤艺无意识下的“身体”创造的结果。
王国强作品
此次展览王国强带来了早期的四件作品,站立的小女孩、舞蹈中的年轻姑娘及成熟的女性,呈现了女性的“身体”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状态。在铸铜与木质的作品中,王国强选择了木质,他说道:“这种选择主要是基于对生命的感受,木质的生命力要更强一些。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生命的感知。站立的小女孩是我朋友家的一个小孩,特别有活力,我会感觉在她的生长过程中有一种非常强劲的力量。舞蹈的年轻姑娘传达的是人成长到一定年龄后行动着的状态。成熟女性代表着成熟之后人的存在状态。”
在之后的创作中,王国强将具象的东西抹掉了,他说道:“对于具象作品,观者会更好奇这个人有什么故事而忽略了这个人本身,所以后期我将人物的具体身份祛除掉,做成一个没有真实身份的人,以突出其仪式感和形体空间。”
李洁作品
李洁的作品反映了三个阶段对于生命进程的思考。李洁说道:“这次带来的五幅作品中有两幅跟我之前在工厂的工作经历有关。其实也代表着我对于工业的反思,工业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作为工业化的代表元素,链条承载着工业化进程中人与机械,与工厂空间之间看似紧密实则疏离的状态。如同作品呈现的那样,程式化、流水化的操作消解了‘身体’的多样性,将人限定在单调、重复的封闭的链条式的压缩空间内,使人透不过气。虽然反思的是现代化问题,李洁所采用的手法却是东方化的,细腻的笔触,黑白灰的色彩,朦胧的若隐若现的意境仿佛都将人拽离现实的生活,进入到艺术空间。
朴建孩作品
朴建孩是一位韩国艺术家,此次带来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对佛经“佛即众生,众生即佛”,“涅槃即重生,重生即涅槃”的领悟。她说道:“佛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心灵空间。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去分别一些东西,高低、权势卑微等等,但这些都是分别,回归到心灵最深处应该是混沌一片,无所分别的。”这种混沌的无所分别的境界自然而然与水墨的精神重合。因此,在画面情绪上,朴建孩选用了东方式的表达,折枝式的竹子,淡淡的摇曳的竹影,朦胧的若隐若现的迷雾,诗意又浪漫。但在颜色的选用上,朴建孩又选用了极有冲击力的绿色。她说道:“这种选用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我在读佛经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用这个颜色,并没有想过是其中原因。”她接着说道:“我在读佛经的时候,经常想一个词‘呼吸’,我认为呼吸的含义很广泛,身体与生命需要呼吸,竹子亦需要呼吸,在呼吸中有沟通有交流,有生命的本真,也有无限的境界。”
全宝作品
全宝在此次展览中共带来了四件《无题》系列的作品。从少女飘扬的发髻,到日常生活的沙发一角,再到代表死亡的骷髅,全宝用寥寥四幅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身体”漫长又短暂的一生。 从最开始的油画媒介,到后来参入廉价的一次性纸巾,作品处处透露着对于传统经典性的反叛,迫使作品回归到表达本身。谈到创作灵感,全宝说道:“其实都是很偶然的情况,比如沙发题材,也是在小区门口堆积的废弃家居中看到的。于是我想,沙发与人的关系是什么?人在沙发上的状态有什么?于是就创作了沙发主题。糅入一次性纸巾也是在一次擦手的过程中偶然想到,尝试了之后,觉得作品的分裂和分割的感觉增强了,于是就采用了这种创作手法。”
空间环境表演现场
展览的最后,壹空间•经舞知道剧场在本次群展中进行了空间环境表演。此次表演由剧场总监党培龙创作,作品名称《面•向》,创作观念同展览中的作品有机结合。一具具活着的身体,一幅幅艺术的作品,都蕴含着生命的能量。身体运动体现着时空的流动与消逝,展览作品体现着时空的凝固与重现。在这样一个环境场中呈现不同语言的身体与空间的对话,不同风格的身体与时间的摩擦。现场身体工作坊演出结束将进行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式“立体魔方”身体工作坊。邀请观众应用身体,创造立体结构,在舞动中充分运用身体切割空间,在肢体内部及外部创造空间,并互动式的进行空间拼接,制造立体的空间魔方,体验个体意识及相互之间能量的连接与流动释放。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20日。
(注:此次展览图片来自于食摄马也摄影团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壹空间,一•身,,空间,抽丝,创作,说道壹空间 一•身 空间 抽丝 创作 说道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