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国家艺术基金“北方写意性油画美术人才培养”项目汇报展“意象的魅力——北方写意油画作品展”于北京人美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吉林艺术学院主办,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人美美术馆共同承办,共展出项目师生作品80余幅,将东北地区典型的情感表现的绘画风格提升到意象的学术概念中,并做了梳理总结,呈现了东北地区中青年艺术家对于油画写意的探索面貌。
开幕式嘉宾合影
忽视描摹对象的真实性,强调创作主体强烈情感表达,这在西方绘画史上历来被称作表现主义。作为西方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从19世纪中后期的后印象派,到20世纪初的青骑士、桥社、野兽派,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和七八十年代德国的新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持续了20世纪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抛却了严谨的描摹对象和画面结构,转向了对内心情感的探索和表达。
著名理论家、策展人贾方舟开幕式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戴士和开幕式致辞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刘兆武开幕式致辞
那么,表现主义油画作为一种“舶来品”,表达中国精神,传递中国趣味,延续中国文脉如何成为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如何去认同中国文化,如何去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百年来,一批又一批油画家从文化精神本位上寻找本土的传达方式,探索具有中国人文传统的油画表现技法和审美表现,以突出中国文化精神为核心理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气象的写意油画学派。
自20世纪90年代东北表现性油画的形成到近十余年写意油画学派的兴起,吉林艺术学院的画家们始终走在写意油画艺术发展的前列,为传承和发展北方写意油画的精髓,培养区域艺术人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为表现性油画的代表人物,贾涤非、赵开坤将中国的骨法用笔揉入油画中,追求线条感,于用笔走向中体现趣味及笔意精神,形似又不似,自然洒脱,随性不拘。
展览现场
此项目的学员便追随贾涤非、刘大明、任传文、王建国、刘兆武等人的脚步,继续在写意油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从基础训练入手到创作研修,从课堂学习到走向户外写生,每个人在技术层面和精神审美层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他们或以具体而微的视角观照生活,或以心源造化的情怀作心性表达,以各具特征的成果体现对写意油画的探索和思考。
夏远鹤《北方扶余的秋天》 150×350cm 布面油画
苏捷《冬日阳光》150×200cm 布面油画
展览亦存在不足,北方写意油画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刘大明对此说道:“我认为,这次展览地域性有点突出,这次拿到北京展出,也是希望专家学者给予建议,使学员创作出更加纯粹的、有中国精神的、真正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他接着道:“北方在写意上有一种力量,我们有理由说中国有一种自信,油画可以定将走出中国美学的道路。”
刘雷 《生者—莫》170×150cm 布面油画
刘建军《单车四季》100×150cm 布面油画
项目虽已结束,全新创作却才刚刚开始,期待各位导师和全体学员,能够扎根生活,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文化自觉,为中国写意油画学派融入更多的北方气象和时代力量。
侯庆峰《幻梦1》 200×200cm 布面油画
陈龙《跃》180×200cm 布面油画
“北方写意性油画美术人才培养”项目
2017年以吉林艺术学院为申报主体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北方写意性油画美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立项审批。写意性油画是当代油画艺术家凭借中国优秀艺术传统,逐渐摆脱西方当代艺术范式的成功探索。“北方写意性油画美术人才培养”项目立足于北方地域写意性油画的学脉传统,北方写意油画师资优势、吉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的丰厚学养和艺术实践资源,培养有志于当代中国写意性油画创作的学员。
在近一年的项目研习中,项目组聘请著名油画家贾涤非、刘大明、任传文、王建国、刘兆武等教授作为导师,从油画基础训练、色彩语言拓展、写意油画创作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对学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希望通过他们的艺术实践为中国写意油画融入更多的北方气象和时代力量。
展览海报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11月29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吉林艺术学院,意象的魅力,北方写意油画作品展,,布面,吉林,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吉林艺术学院 意象的魅力 北方写意油画作品展 布面 吉林 艺术学院 人才培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