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当代水墨新思考——“水墨作为一种文化姿态”于鼎元艺术中心开幕_水墨作为一种文化姿态-2018中国当代水墨展-作品-媒介-开幕式-绘画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11月3日,“水墨作为一种文化姿态——2018中国当代水墨展”于北京鼎元国际艺术中心开幕。此次

()11月3日, “水墨作为一种文化姿态——2018中国当代水墨展”于北京鼎元国际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以当代艺术为切入点,展现了蔡广斌、冯放、杭春晖、孔国桥等16位艺术家近期对“水墨”的当代思考,作品题材涉及绘画、雕塑、影像等。

LcyuOf6JSIYfEw2A1BsApRsyAKMc2hxdwQhoNtLB.JPG

开幕式嘉宾合影

自80年代始,中国当代艺术在语言与观念上始终跟随西方步伐,以至有人提出“中国艺术以三五年时间将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上演了一遍”的观点;直至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艺术才实现自觉,艺术家纷纷回归“笔墨”,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延续中国传统文脉,寻求中国文化身份,思考中国当代问题。于是,“实验水墨运动”兴起了。自此,中国“新水墨”成为中国艺术的一种姿态,走向世界。时至今日,“水墨”已经冲破中国园囿,代表中国乃至东方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同西方对话,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家或采用水墨媒介,或传达水墨精神。如美国艺术家Michael Cherney(秋麦)将“水墨”元素与摄影媒介结合,创作出《五峰》、《新混沦图》等一系列弥漫知性禅意的作品。

此次展览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参展作品虽借用西方式的媒介语言,但无论从表达内容,还是从弥漫意境来看,都是十分东方式的。“水墨在当今的艺术语境下意味着什么?它的边界在哪里?”“对于水墨,我们应该传承创新什么?”“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水墨如何‘立定精神’?”“水墨发展到今天何去何从?”艺术家用一件又一件作品对这些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

EioR0WokPdGOnPFFfXjKpvOkPseciF6pFSCAyMH6.png

鼎元(中国)投资集团主席金占杰开幕式致辞

JOwUYO4QT7WSr0I5lVXx2eDIvoYQYjvrAxHI0qTe.png

艺术史论家皮道坚开幕式致辞

      谈到此次展览时,皮道坚先生说道:“此次最大的亮点是自觉的将水墨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水墨最为一种文化姿态,就是要将当代艺术作为研究水墨的一种切入点。”

ICgmdIeGTZ4tZ5WNNrzDYVjmN82xxFr9e5w1SSkE.png

著名史论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开幕式致辞

关于当今社会水墨的继承创新问题,张晓凌说道:“要继承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哲学体系,包括我们观看天地、社会与人类自身的方式和精神,艺术创作应该有儒释道的精神内核。这需要艺术家学习中国哲学,艺术家的学习也应该有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阶段,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排除干扰,坚定自我,才能创作出真正中国化的作品。要创新的是画面形态和画面语言,需要艺术家去学习和观察,走向世界,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积极对话。”

ZfPS6sbX7DcBSI96q9aoM4xnovw7V8nrUkzCc6rv.png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徐里开幕式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徐里首先祝此次展览圆满成功。作为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徐里讲道:“第一,水墨作为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媒介和精神,在当今的语境下,正面临着中国水墨如何国际化的问题,这值得我们每一个艺术家思考。第二,在当今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应该扎根生活,扎根人民。”

5UiUqgZuCW21VJ2lGTShTdYNtn3Uj5AyfvfPyLPM.png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参展艺术家杨劲松开幕式致辞

CjhC2fAztepXpE0FBiIjdElFTgnFPnyvQMS6pnpY.png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主任、参展艺术家蔡广斌开幕式致辞

1kf6YCH1KZPBCK07qE3fw8dId9wtreLYtQA0KBkk.png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国际学院联盟主席王华祥开幕式致辞

JmmgDV2X6Z5AZpoT8AFfZaQuCoeWMx6Yo9zGfmc7.png

鼎元国际艺术中心馆长、参展艺术家袁乐平开幕式致辞

对于水墨的继承创新问题,王华祥十分强调主体强大和水墨开放性的重要性。他说道:“获得传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临摹与读经典,一种是体会媒介之外的中国精神与价值观,在获得传统之后,我们才能获得主体的强大与身份的自觉,这也是水墨中国艺术走向国际的重中之重。获得主体强大之后,要创新水墨,必须得有开放的姿态,不能过分强调中国画的符号特征,要把全球的文化纳入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来,海纳百川。”

ZF7W0Pt8JXkRQNlI828rLFmxHKBKL83gPpvF52xA.JPG

bNceFG4kXqcd7dvfwbgdJDmsSSIkpBTewCRxkFbk.JPG

RUqzXqV0eGYw4Qn9Uhw8XPErmgB98Lml0yOG5AKx.JPG

展览现场

OSKilhXJWhVg8o7N4rBH1uWL5RLj3cIFr6CX8qOO.png

蔡广斌 《热点.2010A》 120cm*246*2 水墨影像 2010

《热点.2010A》是蔡广斌对于“水墨当代性”的一种探索。影像与水墨的结合使影像的视觉性和水墨的情绪性完美糅合,视觉效果更加突出,情绪更加饱满,画面意境更加细腻。在谈到使用影像媒介的原因时,蔡广斌说道:“首先,当我们从横向文化的视角去看待水墨时,就必须考虑到当代人的心理感受和视觉经验;而影像可以更直接、真实的反映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心灵,对于内心的视觉化表达恰恰以往的水墨画比较欠缺的,因此我决定将两者结合起来。其次,影像与水墨能够融合的基础便是这两种语言都内含一种细腻,这两种细腻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这是两种媒介可以结合的基础。”

蔡广斌接着说道:“除了这组作品之外,我着手创作的‘敦煌系列’也是对‘水墨当代性’的一种探索,将敦煌山本身的灰、石绿、石青和山的造型结合起来,赋予其时代性和图像化。”

IltiRCLtCeQBYtdNH3EWzB5dCtaR6RH9Syqp0irr.JPG

xfkZDqadpBL4jM9BRwOdcoQqWVUdctfRIwBsSxYI.png

展览现场

CTQGjX7IuVcdqUaXF07wUYIr0eif11kdYMQ7YJO6.png

张方白 《水墨塔-2》100cm*200cm 纸本水墨 2015(左)

张方白 《水墨塔-6》100cm*200cm 纸本水墨 2015(右)

《水墨塔》系列作品原型是和尚圆寂之后用石头堆积的不规则的塔状。母亲去世之后,张方白便想画一系列的塔作为纪念,在尝试了油画、国画等不同的题材之后,最终选择了水墨的艺术语言。艺术家张方白表示:“水墨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媒介,也是我较多运用的艺术媒介。从手法上来讲,我将水墨的黑白、笔法等与其他艺术语言结合;从气韵上来讲,我很喜欢借鉴水墨的气脉和篆刻、碑刻的粗犷、有力和简洁,因此我的绘画不管采用何种艺术媒介,骨子里还是新水墨精神、中国精神的。”

w8zPgwJtnXyuxvPohqxSabicIJ4ixRXHcmwG5HXc.png

杨劲松 《2018个人观点-5》183cm*202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8

艺术家杨劲松在《2018个人观点-5》中探讨了笔墨气质与西方文化在根源处的共通性。他认为,笔墨是黑与白的游戏,这看似简单的黑白中包罗万象;在西方科学主义的概念里,无限色彩归零后依旧是黑与白,黑与白孕育着的依旧是缤纷颜色;因此,根本层面上,西方的观察和东方的解答是共通的。杨劲松并未拘泥于笔墨和宣纸,而是赋予笔墨以开放性,水墨呈半环形在纸上晕染,墨痕在环形周边弥漫,若隐若现如水之波光粼粼,像风暴的中心,又像阴阳的八卦,是黑与白,也是万千世界。

杨劲松认为,相比笔墨优先,我们更应坚持内容优先,有内容再去选择媒介语言和材料技术,否则很容易走向虚无主义。有了内容便有了依傍,便有了独属于个体观看世界的角度。

uYpcEyo0PHpeRicdjuq7NwQhCreWj4X7iSOeVVzE.png

杭春晖 《王的加冕》88cm*142cm 纸本设色+玻璃钢浮雕 2015(左)

杭春晖 《吹笛人》88cm*146cm 纸本设色+玻璃钢浮雕 2015(右)

这两幅作品作于2015年,是杭春晖从平面绘画到立体绘画,绘画和浮雕结合探索期的作品。2015年之前,杭春晖的“蝴蝶识别手册”系列将真实的物置于绘画中,探讨了绘画的形式与物本身的关系。此次参展作品则将真实的物隐含在绘画中,现实生活中佛造像式的物扁平化为绘画语言中的桌面雕塑,再将其裱于画中,造成视觉模糊性效果,以此打消雕塑与平面形式之间的边界。

xfkZDqadpBL4jM9BRwOdcoQqWVUdctfRIwBsSxYI.png

唐承华 《风景No.2》 空间不限 装置+木块 1996-2007

唐承华的作品展现了对墨的边缘和水墨空间的思考。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里最传统的中国文化属性,传统的墨是一种媒介,颜色为黑色,可于宣纸书写,但唐成华的墨却是烟熏的、油性的、置于木块上的,这就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墨的界限,在墨的属性中寻找到其自身更大的可能性。

对于水墨空间的思考体现在不同空间的对话。唐承华认为,版画和油画的色彩拥有一种空间感,墨的黑白亦有一种空间感,两种空间感产生碰撞时,便会获得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主体在作品中找寻到的;此刻,自我意识边界产生。这种空间的碰撞也是唐成华参展作品中探讨的。斧头在木材上的砍伐形成立体空间,架上绘画纸面的刻痕里亦有一种空间,两种空间交互不断拓展出新的空间,使观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对空间、黑白文化属性和艺术的认知,从而审视自我。同时,这种边界拓展也是行为、思维、内心世界拓展的一种方式。

DLMzxbHeZd4rn2nLvSxpzVO9YWkYDRkrdewVPLDA.png

周蒙 《EO VI》 影像空间装置 2018

艺术家周蒙的作品保留水墨精神的同时,采用了更为多元的艺术语言。通过不同影像的重叠与生活琐碎片段的记录,《EO VI》强化了被忽视的声音,使观者在电子的万花镜像中沉浸其中,感受细微,体会平凡又灵动的美。周蒙说道:“与其说水墨是物质性的视觉,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虚实关系,一种存在与幻灭、现在同过去未来的对话,水墨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因此在当今艺术语境中水墨也应有所改变。因此,在这幅作品我用影像装置的语言同水墨精神结合起来向新时代致敬。”

0CncHilGSDV8w2jIpfqRZK3B8eVhZWYAWWhwFHjY.png

冯放 《惊蛰05》 244cm*244cm 综合材料 2015

《惊蛰05》展现了冯放对于水墨物质材料与水墨冲击力的反思。冯放认为,水墨的材料是笔墨和宣纸,那是否意味着水墨的传达只能通过宣纸和毛笔进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他用纸浆与胶打底,混以铁钉、羽毛、铁丝等现代材料,做成“画布”。他说道:“在艺术史的源头,无论是颜料还是水墨,都为矿物质研磨而成,因此我将矿物质粉撒在‘画布’上,再加以打磨,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虽然冯放的作品语言极其现代,骨子里却十分传统,不断延展的线条传达着灵动,巨幅的作品加上黑白灰的主体颜色避免了传统水墨弱冲击力的同时,又迅速的将观者带入到黑白灰的水墨意境当中。

mKYAYHEqybo8G7BSeu0e26ACqScBaZ1d7OM5kaQw.png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鼎元国际艺术中心,水墨作为一种文化姿态,2018中国当代水墨展,,作品,媒介,开幕式,绘画鼎元国际艺术中心 水墨作为一种文化姿态 2018中国当代水墨展 作品 媒介 开幕式 绘画
下一篇:内蒙古美术馆的“武汉·印象”:美术馆馆藏体系的搭建与“活化”_内蒙古美术馆-藏品展出-展览-内蒙古-展出-文化||上一篇:华南师大美术馆手稿邀请展开幕_以“师承”检验教学成果与社会影响_华南师大美术馆-手稿-当代艺术-校庆-邀请-周年-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