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保专家: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强调"整体保护"(1)

编辑:秋痕 来源:黑龙江日报
 

谢辰生先生在被违法修缮的省级文保单位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考察。

不久前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来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专家,他就是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谢辰
 
谢辰生先生在被违法修缮的省级文保单位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考察。
 
不久前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来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专家,他就是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尽管作为中国考古学会的名誉理事,他是来参加考古领域的学术会议的,但他依然将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排满了会期。会议还没有开幕,他就与黑龙江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们约好了见面的时间,以及在哈进行考察的内容。会议期间,由谢老发起的关于打击盗墓贼和打击法人犯法的两个重要的呼吁书几经修改,在闭幕式上通过。

    1949年建国后,主要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如1960年的《文物保护暂行管理条例》和1982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基本是由谢老主持起草或执笔的。如今,87岁的谢老不顾身患癌症,依旧在全国各地为了文物保护而奋力奔走呼号。他几次上书国家领导人并获得批示,不仅抢救各地濒危的历史文化名城,也促成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提前出台。6年前,他为保护北京古城而上书温总理,发出“我已决心以身殉城”的铿锵誓言,眼下,他那消瘦却坚毅的身影又出现在哈尔滨的历史街区。他结合哈尔滨实际和国内普遍存在的情况,简洁而准确地阐述了他始终坚持的文保理念。

    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强调整体保护

    谢老在哈尔滨看过了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建筑、看过了道里、南岗区的欧式建筑和日式建筑,他认为,哈尔滨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建筑在其他地方都没有。道外的特色非常突出,充分体现了哈尔滨的特色。哈尔滨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因此这个城市本身的特点就是这一百多年形成的,这些建筑形成的特色都是哈尔滨的城市标志。其有一些珍贵的历史建筑,都是城市记忆的标志。所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建筑绝对不能再拆。

    他看到去年进行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美术馆周边进行的拆迁建设项目,使得原本完整的历史街区只剩下省美术馆孤零零一座文物建筑,他对这种改造方式连连摇头。他说:哈尔滨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只能是整体保护。不要大拆大改。要有机更新,循序渐进。因此,哈尔滨应该最大限度的把历史建筑跟历史街区的肌理都保护下来,这才符合条例的要求。

    针对目前国内所谓异地迁建的做法,谢老认为:迁移保护也是错误的,首先你这个真实性就不存在了,它原来在这儿,你给他弄到别处去了。那你的前提也不存在了。当然有一些建筑,本身价值特别高,异地保护后还保留着它本身的价值,比如永乐宫的壁画。这可以。但是它的历史价值毕竟是打了大大的折扣。因为它的前提已经不存在了。文物建筑离开了原址,脱离了原来的历史环境,历史信息就不存在了。

    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不可移动文物,首先是不能移动,不应该移动。所以不可移动文物最根本的是不应该移动。为什么不应该移动?就是要保持它的真实性,只有它在原址,真实性才是最完整的。

    他进一步阐述,我们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单体文物的概念的一个发展。从单体的文物到加上文物的历史环境,然后更多的发展到整个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这是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一个新的发展。因此,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从原来保护一个具体的文物的原则去要求。

    作为一个城市来说,人民的习俗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保护。有的地区把老百姓都赶跑了,光留一个空壳,这不符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你只有让原来的老百姓还住在那儿,历史名城的生命才能持续下去。我们要保一个活城,不是保一个死城。你比方说,丽江,如果光保一个丽江城,里面的人全变了,那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为什么?丽江主要是纳西人传承千年的东巴文化,你把原来的老百姓都弄走了,都换成苏州的、常州的人,那还有什么特色呀?那就没特色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 专家
下一篇:季羡林再倡“大国学” 尊孔读经太狭隘||上一篇:文化遗产保护之困:二人转将死? 如何唤醒公众意识(4)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