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吴毅:教授治校的真谛是什么?

编辑:秋痕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吴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教授治校的呼声又响起来了,我虽不攻教育管理,也大抵上能听懂人们讨论的是怎么一回事。可细细一想,却发现有些讨论可能有问题,这问题
作者:吴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教授治校的呼声又响起来了,我虽不攻教育管理,也大抵上能听懂人们讨论的是怎么一回事。可细细一想,却发现有些讨论可能有问题,这问题在于有些专家要我们相信,只要教授治校,就能有效克服高校衙门化的倾向,进而医治当代中国大学的病症,却基本不考虑当今高校之大,管理之复杂,可能并不是设几个教授会之类的业余组织即可应对。

我深居高校久矣,深知学校管理涉及面之复杂,不会天真到相信在大学中每一个教授都会有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去对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更不要说代替校长做决定。教授毕竟是专家,懂专业,未必懂教育,懂教育,未必懂管理。因此,在一些事情上,我还真为我们一些教育主官,包括校长们动辄被教授批评而叫屈。

其实,说大学是学术殿堂也好,像衙门也好,它发展到今日,还真的已经具有了现代科层体制的特点,管理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和复杂化。因此,管理一个几万人的大学,并不比政府管理一个地区轻松,从这一点上说大学越来越像政府,就算有批评之意,也不是全无凭据。

因此,如果真以为一个不熟悉管理的人,哪怕他是某个专业的顶尖学者,对学校发展所说的话、做的评价,包括建议,都能到点到位,可能有些好笑。假如真像前些天报纸上一些教育专家所言那样,教授治校就是大学以几个教授组织来代替目前的处室,然后凡事交由这些组织来讨论和决定,那大学可真就要热闹了,不要说教授们不再能潜心于学问,即使全体教授都愿意如此这般辛勤付出,这结果也不定是喜是忧,说不准喜未见到,却可能忧从中来,事情没有办成,学校先乱了套。

其实,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其复杂精细,牵涉面广,不设身处地体会与学习,即使专家也未必通晓,“什么都不会干的人就去做官”,毕竟只是智者的调侃。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授,其实也就是村民。不要以为村民自治了,就凡事都得经村民议决。进而言之,民主也是这般道理,并不是凡事要由人民来讨论,才算得上民主的治理。政治学的常识早就告诉我们,讨论议事的时空和规模限制,足以让任何直接民主的制度设计流于形式。

但是,我仍然举双手赞成教授治校。这倒不是我会以为教授治校就能包医当今中国高校之病。而是我以为,教授治校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大学独立的精神,这精神让大学虽然未必能全然脱离权力和金钱而生存,却能将其影响抵御在办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人事任免与教师聘任之外。而为核心的,则是指师生在探求知识与思想时,务必需要拥有充分独立与自由的空间,而且,这空间一定要大到足以让师生在研究与教学中能够完全免于权力和金钱的束缚与恐惧。

我想,这恐怕才是人们要追求教授治校的真谛,也才是确保大学产生大师和大才的根本。循此根本,即使现代大学已经具有了衙门般复杂的设置,也不打紧。反之,将教授治校单纯视为一种办学模式,只在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上花心思,恐怕也未必就能达到教授治校的目的。因此,要说教授治校与世俗的社会与文化没有必然联系,那是在有意无意地表演幼稚。

不是说探索教授办学的模式不重要,而是说教授治校从根子上讲本就不只是,或主要不是一个大学内部的问题,它所涉及的,其实是掌权者愿意以何种态度来处理它与社会的关系,愿意以何种方式来处理学术、思想自由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只有以此为标尺,才能知道我们离教授治校是近还是远。


关键字: 内容标签:真谛,教授,治校,吴毅真谛 教授 治校 吴毅
下一篇:研究者认为契丹人石棺葬反映出多种文化内涵||上一篇:魏明伦怒了:国学大师挽联平仄混乱 根本像是标语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