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后世常被用来讽刺,法律只是用来让小老百姓听话的,统治者却可以凌驾其上,不受束缚。用白一点的话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另司马迁在《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有引申:“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前半段说的是,商国遗臣伯夷、叔齐宁可饿死首阳山,也不愿当周国子民,然而周文王、武王倒也不因此就称不上“王”;大盗跖与蹻二人皆残暴,亦不影响其徒子徒孙津津乐道其事迹。
至于“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怎会引申出“侯之门,仁义存”这层意义?窃国者怎么还存仁义呢?因为窃国之后,仁义的门面也就大言不惭摆出来,而且还可昭范后世。
其实,司马迁说的是愤世嫉俗的反讽话,成王败寇,以暴力方法窃夺国家政权的,却往往能封侯拜相,甚至称王称帝,反映政治社会现象的不公不义,从古至今皆然。
关键字: 内容标签: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