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在开幕式上致辞称,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我们要批判性地吸收世界文学的养分和资源。开幕式后,各国专家分别作主题发言。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还将举行名家讲座、研究生论坛、分组研讨、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在今日举行的圆桌会议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玛乔瑞·帕洛夫提出“诗歌怎样超越语言的围墙?”针对这一问题,云南著名诗人于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称语感虽然不能被翻译,“但诗的后面是一个具体的人,虽不能通过翻译完美展示一首诗的全部内涵,但最重要的,是学习西方诗歌看世界的角度。”
于坚说,自己读的第一本诗集就是美国诗人朗费罗诗集,最初他选择的创作方式是古体格律诗,在读过美国浪漫主义诗集《草叶集》后,他踏上了新诗创作的道路;80年代后,庞德诗歌进入中国,其思想中的中西文化交融并通让他重新回忆传统诗歌的美好。于坚称,“这也许就是中美文学交流中的微妙之处”。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美诗歌诗学协会主办,旨在促进中美诗歌诗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双向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推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完)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美,昆明,齐聚,畅谈,诗歌,学者,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