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通州区中心腹地的张家湾镇,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镇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毗邻潞城镇和规划中的环球影城。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的张家湾,水系交错,白河(潞河、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凉水河、港沟河穿镇而过,是北京著名的十大古镇之一。
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张家湾自古就是京津冀战略枢纽,尤以深厚的运河文化闻名于世。修建于明代的通运桥、矗立于萧太后河畔的古城墙、历经500年风雨的老槐树、京杭大运河故道遗址、漕运巨石、千斤石权……留存至今的诸多文物古迹,见证了这座古镇的繁荣与沧桑。
“张家湾与红学文化也有着不解之缘”。张家湾镇镇长阳波29日向记者娓娓道来小镇与《红楼梦》的历史往事。
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曹雪芹家在张家湾有典地600亩、当铺一所,曹家大坟也落户于此。1992年,曹雪芹墓葬刻石在张家湾出土。墓石的出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红学界关于一代文豪著书并长眠于此的激烈辩论。因墓石而起的学术纷争,也让张家湾这座千年古镇成为焦点。
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的红学界专家将云集于此。
阳波介绍,10月8日至10日,“北京·通州·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学术研讨会将在通州区张家湾镇举行,将围绕“读’红’会心谈”、“曹雪芹与张家湾”两大主题,分享红学研究成果,促进红学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揭示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与张家湾这座古镇之间的历史迷题。
谈起张家湾的未来,阳波称“要转型发展,恢复古镇风貌“。阳波表示,张家湾镇原以工业为主,将围绕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产业功能定位,深入挖掘红学文化。他说,将依托已建成的曹雪芹巨型塑像、归梦亭、红学文化绿色走廊等红学“文象”景观,保护和恢复古镇,升级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打造“中国红学文化之乡”。(完)
关键字: 内容标签:红学,多位,红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