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柯军:“我拿实验昆曲与时代对话!” (3)

编辑:秋痕 来源:半月谈
 
传承者与革新者:实验昆曲的新旧之变
柯军始终认为,传统与创新是一对哲学范畴,如果没有创新,传统就飞不起来;如果没有传统的根基,新东西沉不下去,就只能浮在上面。在柯军看来,实 传承者与革新者:实验昆曲的新旧之变 
    柯军始终认为,传统与创新是一对哲学范畴,如果没有创新,传统就飞不起来;如果没有传统的根基,新东西沉不下去,就只能浮在上面。在柯军看来,实验昆曲正是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唱腔可以原汁原味,但新时代的昆剧人,应该借助传统昆曲高超的艺术手段,并运用现代剧场的多功能和现代科技的多媒体优势,表达当下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的无助与茫然,再到兴趣盎然参与创作,柯军探索着一条昆曲与时代共呼吸的实验之路。 
    一介男儿,三尺剑锋,是出,还是收?实验昆曲《藏》通过传统的书法与昆曲艺术的交织,通过角色与演员两重身份的置换,从"我"对字体与人的心性演变的潜在规律的认知,试图表达千百年来人生的一个两难境地∶ 顺世与随性。作品借助于贯穿全剧的"同"字的字体结构与书法,揭示了从"不同与世"到"同流合污"或"和光同尘"的艰难心路历程,同时牵引出对林冲夜奔梁山的新感悟,使主人公的思绪在"藏"与"奔"之间层层反思,直至境随心转,外收锋芒而内孕生机,顺时随缘而心志弥坚,从而赋予了经典昆剧折子戏《夜奔》特殊的气韵。 
    几张桌椅、一块黑布,搭成一片地震废墟,一位劫后余生者艰难地向废墟外匍匐挣扎。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半周年之际,柯军策划、创意的实验昆曲《14:28》在南京首演。这出现实题材的昆曲独角戏记录了一名戏剧演员被埋在废墟里等待救援时内心的自省历程。柯军说,当初昆曲《桃花扇》、《鸣凤记》等演的就是本朝新发生的事情,昆曲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程式和手段,完全可以凭借其虚拟、意象、空灵、诗化的特长,去演绎当代人的大悲与大爱。 
    对于实验中的新概念昆曲,已是全国人大代表的柯军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我想让古琴与昆曲这两大文化遗产在舞台上对话,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我想把昆曲艺术家逐一请上舞台,用对话和昆曲的表演形式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我想借助多媒体与昆曲,让航天员费俊龙(昆山人)与顾炎武(昆山人)在宇宙中对话;我还想用’水’的哲学思想来演绎昆曲的生存发展状态……" (顾聆森)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昆曲,我拿,对话,实验,时代,柯军昆曲 我拿 对话 实验 时代 柯军
下一篇:薛涌:中国大学的“弱智”化||上一篇:田连元:"四大名著"都是从评书艺人那里来的(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