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赫鲁晓夫时期就开始研究一直关注索尔仁尼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索尔仁尼琴的是是 早报记者 王全宝 实习生 丁敏
从赫鲁晓夫时期就开始研究一直关注索尔仁尼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索尔仁尼琴的是是非非。
“他参加过战争也得过勋章,因为对斯大林制度不满,才被判了8年刑,8年以后也不是很自由的,被控制在这个区域里面,他的文学创作一开始就充满了政治热情。”闻一说,如果索尔仁尼琴没坐过监狱,没进过劳改营,也不会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那么大的影响。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闻一认为,赫鲁晓夫同意索尔仁尼琴发表这篇文章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而索尔仁尼琴的文章内容正是符合了其主张。据闻一介绍,后来随着政治气候改变,赫鲁晓夫的政治主张受到巨大阻力,也不敢继续大张旗鼓来反对斯大林路线,进而也不再需要索尔仁尼琴的文章了。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认为索尔仁尼琴是反对苏联的现行社会制度的,于是,当局一直在考虑对索尔仁尼琴如何处理,当时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把索尔仁尼琴抓起来判刑,另一派表示应该把索尔仁尼琴放逐,把包袱甩出去。最后“放逐派”取得胜利。
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古拉格群岛》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闻一认为,苏联当局终于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本书我们国家后来也出版了,由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分,当时出版时还编了号码,当时基本上是内部领导级别的能看到,最早出来时没有印多少。”闻一介绍说。
1994年,叶利钦当政,苏联解体,叶利钦也是反对斯大林路线的,因此也认可索尔仁尼琴的一些主张。叶利钦邀请索尔仁尼琴回国,是因为索尔琴在西方世界很有影响。归国后,索尔仁尼琴一直生活在莫斯科,叶利钦希望他能参与政治,但索尔仁尼琴表示自己一生不愿与政府合作,希望继续保持“独立人士”的身份。
“回国后他曾经有一些政治设想,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他没有在政府部门担任职务,所以没有起到多大作用。”闻一说。
客观地讲,索尔仁尼琴的文学作品第一个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世界的思考越来越受到西方世界以及俄罗斯民众的欢迎,因为他提出的问题是当时苏联的现实问题,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虽然他处理事情比较极端,但是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影响的,而且在当时的苏联,他的作品是通过地下出版社出版的,发行量很大,地下出版物的影响其实更大。
“作为一个文学家,索尔仁尼琴是很有才华的,做事很勤奋的,对当时苏联意识形态的变化创新都起了作用,对我们国家也有影响,对我国的知识分子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角度看,索尔,专家,历史,仁尼琴角度看 索尔 专家 历史 仁尼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