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调研主要为了进一步落实传承人才的保护工作。调研报告分为11个子课题,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承担调研任务。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杂技、民俗类)传承人培养工作”专题调研由市文化局承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中的商业、服务性技艺类)传承人培养工作”专题调研则由市商务局承担。各项专题调研报告将在9月底前汇总,10月底前报告文稿报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部长会议办公室审议。
围绕如何调查和保护非遗传承人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现在我们的非遗项目申报各地都很积极,已经太热了,有些已经是发烧了,我想我们应该花点时间就现有认定的项目和传承人做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保护的工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贺学君指出,“做好调研的工作非常重要,我想首先问卷至少要分为针对传承人及其徒弟的,还有就是群众的。传承人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他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传承情况和传承方式,而群众则应该了解他们对于非遗的认可度。”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包澄潔则认为,传承人保护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做的是给鱼创造水的环境。我们现在很多非遗传承人的现状不容乐观,传承人保护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调研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问题到底在哪里,比如我们的大师有没有社会认可度、非遗跟市场接轨的情况、有没有好的工作环境和传承条件、政府有哪些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比如给年轻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一些有利的政策,比如对传承人的资助和补贴等等。”
在节庆等民俗传承人保护的问题上,由于很多民俗项目到底有没有传承人专家争议很大,而在这些传承人空缺的项目上专家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传承的作用,与会不少专家也提出应该把专家也纳入到非遗传承的保护体系当中。(罗皓菱)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担忧,申报,专家担忧 申报 专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