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重振国学,不仅仅是“读经学典”

编辑:汀滢 来源:新华日报
 
——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宁纵论中国传统文化

4月2日,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应邀来到南京财经大学,就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经据典,发表高论。

讲国学并非
——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宁纵论中国传统文化

   4月2日,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应邀来到南京财经大学,就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经据典,发表高论。 

    讲国学并非排斥西方文化

    中国正在涌现的“国学”热,引发了人们对于复兴“国学”是否排斥西方文化的担忧。 

    “重振国学,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恰恰是为了创新。”纪宝成说,“对于西方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学习、吸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全盘继承,应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国学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读经学典’,更重要的是发扬中华民族的智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重倡国学并不是简单复古,应该加以扬弃。那种对国学并不了解就粗暴地断言其没有多少价值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纪宝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少内容具有永恒价值和普世意义,比如像强调修身养性、强调国家统一、强调自强不息、强调和而不同等精神,这些精神应该世代流传下去。但是,近一百年来,我国的文脉出现了断裂。现在的孩子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哈利·波特”长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纪宝成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人的脊椎断了的话,那这个人就完了。现在必须再次树立起这个脊梁,延续中国文脉就要重倡国学”。 

    中华文化蕴涵优秀传统 

    纪宝成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蕴涵着优秀的传统,包括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个人理想实现上的“修齐治平”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粹。 

    我们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其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阐发。同样,国人在为人处世上讲究“中庸”,也有其历史根由。 

    传统节日放假的文化意义 

    从2004年起,纪宝成教授率先在“两会”上递交将中国传统节日增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提案,引起中央领导重视,也引起社会热议。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假日。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载体,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传统节日放假有助于强化人们的传统意识。”纪宝成说,经过历史考验、人民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具有我们民族光辉内涵的东西,是不可能被强制性地取消的。比如清明扫墓,即使在革命思潮最严重的时候,老百姓还是要扫墓,因为大家都知道清明这一天要祭祖。 通讯员 李荣国 记者 陈晓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读经,重振,仅是,国学读经 重振 仅是 国学
下一篇:于魁智:京剧发展要着眼于青年观众||上一篇:专家谈灾后重建:应建立文化应急预案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