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架起了通往大众的学术桥梁,但是为此文化节目不得不在形式和内容上向“通俗”妥协。“事实上,诸多历史类文化节目的观众有70%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文化节目的这种妥协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丢掉了相当一部分观众。曾作客《文化中国》和《百家讲坛》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胡小伟坦言:“看过戏说历史剧之后,很多观众最初是抱着厘清历史的目的收看节目的,是来‘恶补’常识的。”
专家指出,文化节目就像足球比赛一样,尽管是电视消费品却也不乏专业知识。广播时代的足球解说员可谓“学术权威”,而如今越来越专业的球迷却能挑出足球解说哪怕最细小的错误。而文化节目的观众也不可能总停留在“文化评书”阶段。“仅仅拿出曲折的故事来吸引观众是远远不够的。”胡小伟表示,“文化理念比文化产品本身更重要,通过文化节目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需要更深层次的内容开发。”葛剑雄则建议拿出10%的文化节目专做高端内容。“音乐厅里也不是人人听得懂交响音乐会的,但是那种氛围却能培养听众渐渐学会如何去听懂。电视文化节目也需要担负起培养文化审美的责任,让观众学到文化的精髓,并学会如何去解读文化。”(本报记者 王磊)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化,评书,只做,快餐,节目,专家,电视文化 评书 只做 快餐 节目 专家 电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