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易中天:批评总要讲事实

编辑:秋痕 来源:解放日报
 
我曾多次表示欢迎批评,也一向认为批评是公民的权利。但是,批评也有原则。关键就是要实事求是。比方说,你批评某个人的观点、说法,也得人家有这观点、是这说法才行。总不能自己编 我曾多次表示欢迎批评,也一向认为批评是公民的权利。但是,批评也有原则。关键就是要实事求是。比方说,你批评某个人的观点、说法,也得人家有这观点、是这说法才行。总不能自己编造一个,或者道听途说,强加于人,然后大张挞伐吧? 

  然而,就连这样一种起码的要求,有时也是奢望。不信请看下面这段话: 

  靠“百家讲坛”的一部《品三国》成名的易中天,最近又开课了,还是保持他那赖以成名的颠覆传统的一贯风格,这次又把矛头对准了诸葛亮。在重新解读诸葛亮的时候,他说在擅权这方面与曹操并无两样:都是“虚君实相”。而我们认识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坊间的传说,是不足为凭的。 

  这段话,发表在2007年7月10日上海一张报纸上。作者大兴问罪之师,言之凿凿。可惜都是“莫须有”。 

  就说“矛头对准诸葛亮”,是事实吗?不是。事实是,我在《品三国》节目的第51期《百年孤独》(预计8月26日播出),总结了诸葛亮的四种精神: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公正廉明的法治精神。这难道是贬低,是故意做“翻案文章”? 

  再说“在擅权这方面与曹操并无两样”。这话我说过吗?没有。节目里没有,书里也没有。说诸葛亮“擅权”的人是有的,可惜那是别人,不是我,不能栽到我的头上。 

  至于“虚君实相”,这与“擅权”并非同一个概念。在我看来,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可能是“一种制度性的改革”,即“皇帝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的主权和统一;丞相做实际上的政府首脑,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且我还说:“若如此,则无疑是当时最好的制度。”(《品三国(下)》第272页)这是“矛头对准诸葛亮”吗?拜托了,这是高度肯定吔! 

  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坊间的传说,是不足为凭的”,这话我说过吗?从来没有。相反,我在节目中说得很清楚,即便《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所写,这8个字仍然足以代表他的精神(第51期《百年孤独》)。因此我总结的四大精神中,就有“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一条。那位作者的这个说法,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莫非真是“坊间的传说”? 

  实际上,凭借“坊间的传说”对我横加指责的大有人在,编造我各种“言论”的也很不少。前不久,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易中天在新疆》的文章,就发现有人编造我在新疆博物馆的言论,而且十分离谱,把我反对的意见硬说成是我的,让我哭笑不得。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大约如此吧! 

  实事求是,是正派学人的基本品格;自作聪明,是酸腐文人的不良习气;诬人清白,是无耻小人的惯用伎俩。何去何从,诸君自重。

关键字: 内容标签:总要,批评,事实,易中天总要 批评 事实 易中天
下一篇:当代文学到底缺什么||上一篇:再说慎言“国学大师”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