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海派百工|瓷刻、撕纸、竹丝编织技艺_竹丝-技艺-瓷胎-编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3  来源: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  
核心提示: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袂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瓷刻、撕纸、竹丝编织制作技艺微纪录片,作为2021“中国旅游文化周”“匠人精神”板块,与比利时和欧洲民众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世界,共赏璀璨的中国非遗技艺。《海派百工·璀璨非遗》微纪录片,以8K超高清形式呈现,纪录非遗传承人“一生择一事”的传奇心路,讲述中国匠人精神。①


原题:海派百工|瓷刻、撕纸、竹丝编织技艺 讲述中国匠人精神
核心词:竹丝,技艺,编织,上海市,剪纸,工序,瓷胎,竹子,匠人,代表性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袂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瓷刻、撕纸、竹丝编织制作技艺微纪录片,作为2021“中国旅游文化周”“匠人精神”板块,与比利时和欧洲民众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世界,共赏璀璨的中国非遗技艺。

  《海派百工·璀璨非遗》微纪录片,以8K超高清形式呈现,纪录非遗传承人“一生择一事”的传奇心路,讲述中国匠人精神。

  ①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瓷刻(张宗贤篇)

videobox
(视频来源: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瓷刻艺术,以刀代笔,以瓷当纸,凭灵感悟性及文化学养,在技艺制作中,靠心手合一、耐力韧劲,细微之处见功夫。清乾隆年间,在浦东一带涌现出很多喜欢瓷刻的文人雅士。清光绪年间,三林儒商张锦山,师从上海瓷刻名家华约三,学习瓷刻技艺,其瓷刻作品在地区颇有影响,深得文人雅士赏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自幼绍承家学的张锦山曾孙张宗贤先生,将祖传的瓷刻技艺重又拾起。在三林镇文广中心的帮助下,经过多年不断挖掘和潜心钻研,将雕、刻、磨、皴、擦、染等技法与书画艺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其作品不仅仅限于瓷盘、瓷盆,而且发展至花瓶、异型瓷器等种类,还开创性地运用到大型插屏类作品中,从而一展瓷刻新风。

  ②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剪纸

  撕纸,顾名思义就是以撕代剪,是由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派生出来的,属于民间剪纸范畴,是剪纸同源分流的艺术形式。撕纸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以手指代刀、即兴创作,其灵活的创作过程很容易体现作者的风格。

videobox

  撕纸在我国流传广泛,它不仅是美与智慧的体现,而且还能将在各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神话人物、吉祥图像描绘出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长宁区撕纸艺人华兴富从艺40多年。他将原纸张上的色彩与作品揉合,巧妙设计,即兴发挥,擅于运用撕、挖、抠、摘、镂、折、叠、拼、贴等手法制作出花鸟树木、历史典故、现代题材、文字、人像、生肖、窗花、吉祥神等撕纸作品。作品注重“画外功夫”,独具匠心、自辟蹊径,透露出一种原始古朴,浑厚苍老的韵味。

  ③上海市普陀区非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丝编织技艺

videobox

  竹丝编织技艺起源于中国四川。制作竹编需从砍伐竹子到成品等20多道工序,技艺复杂,工序繁多,而且每一道工序精细严密,仅制作竹丝就需要经过刮青、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匀刀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将100斤竹子制作成8两左右的竹丝。全手工操作编织一件工艺品少则半月,多则数月。竹丝编织技艺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瓷胎竹编和竹丝画。瓷胎竹编是选用竹节在60厘米以上慈竹制成的竹丝,再以景德镇名瓷为胎,通过紧扣瓷、秘藏头等多种编织手法,制作而成。竹丝画则特选竹节在80厘米以上的慈竹,将100斤的竹子制作成仅有1两左右薄如蝉翼的竹丝,再用挑、破、压、拼等多种编织手法编织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竹丝画。

责任编辑:胡梦音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