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地说,所依据的是基元方法论、基元系统论。
纵观东西方的科学进展,天道是以天地为系统来看人和事,西式原子论是以笛卡尔分解式方法论对局部变化来判断,基元道是以各类系统的相互关联来组合判断,同时对系统的形成、机制、内外关联进行模拟测算,最后达到知晓了解某个问题点的状况。
在系统的形成初期,强结构岛礁效应是必须存在的,同时该结构需要具有三元要素之一的最小分形尺度的性质,并且在三元要素之二的能量、三元要素之三的能磁场也需要有特定性质和结构。三元要素之一的最小分形尺度,至少需要具备两种以上的性能--能量转化和感应转换。
在具备了三元要素后,才会在特定合适的外部环境下形成系统,并逐次优化、扰动进化。在这些过程中,还需要达到符合一些自旋、环境压力和自组织增长等几个规律。
所谓的蝴蝶效应、奇异吸引子,不过是上述过程的几个特例。
原子论、天道论,阴阳五行八卦等原理,在上述的基元道之数理模型中都能够体现出来,是基元道中的某个状态。
由于这个模型已经破解了物质和意识的成因,所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也不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系统关联交叉和能量信息走向的概念。所以,在基元道中,已经不存在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争吵,究其原因,在哲学历史上谁决定谁的争论中,物质和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并没有确切直接的数理答案,而一旦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出物质和意识的本质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更深层的分析来自于,当代科学谜团的暗物质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与明物质(人类能看到的所谓物质)之间的成因与关系,这是一个数学物理学上的突破,而不仅仅是哲学的突破。
无论是物质成因、意识成因、社会成因、生物成因、星系成因等等,只要是采取基元道的系统方法论数理模型去认识、去分析,在数据充足的情况下都可以得到答案。由于该模型的普适性和数理性,使得该模型达到了自洽的程度。
西方科学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那些进展大多局限于局部,而没有将这些局部成果形成一个系统式的成果,这也是近几十年西方科学开始涉足混沌论、耗散系统论、自组织论等边缘交叉学科的原因。但是,在缺乏哲学方法论指导的前提下,在对系统这个概念定义没有清晰认识的情况下,这些进展也只能是局部的、非系统全局的,而基元道则首先将方法论定义为系统之间的关系,世界宇宙中的任一存在,都可以归属于某个系统、子系统、正在形成或崩溃的系统以及系统中的一部分,也即,世界不是粒子的、而是系统的,组成世界宇宙的不是最小粒子、而是最小系统,这就是基元道与原子论的根本差别。
至于天道之概念,虽然有六十四进制、五进制和八进制的数学估算,但因其缺乏数理模型、依据和原理而稍显原始,使得大量累计的经验被神秘化、愚民化。同时,相对于基元道而言,其系统设定和关联关系近于混乱。
基元学下的方法论和系统论,方法论是指导性的,系统论是原理和操作性的。通过基元方法论和基元系统论,东亚社会的旧有知识体系,可以焕发出新的面貌,也就是,旧国学可以升级换代为新国学。同理,西方科学之欧美学,也将焕发出新的色彩,姑且称之为新欧美学。
在基元学已经成熟且可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旧国学的内容因过于庞大,整理汇总起来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目前也仅是将主要的、具有当代实用价值的内容整理出来。在某个阶段后,基元学还将被用来整理欧美学说,有了东亚和中国的新国学,还将有欧美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