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守护“地球之肾”_管护-湖滨-湿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姜雨薇  
核心提示:新华社昆明4月28日电题:守护“地球之肾”新华社记者杨静清晨的阳光洒在杉树林,一些市民在绿荫下晨练,鸟儿在空中飞翔,湖边的白鹭在觅食。这是位于滇池畔的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星海半岛生态湿地,也是市民游客休闲的打卡地。但谁能想到此前这里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不想踏入半步。”官渡区水务局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牛永刚说,他和滇池湖滨湿地打了20年交道,以前这里湖滨地带满是农房和农田,各类污水直排入滇池,一些村民常偷偷到滇池捕鱼。这是滇池湖滨变迁的一个缩



守护“地球之肾”

新华社昆明4月28日电 题:守护“地球之肾”

新华社记者杨静

清晨的阳光洒在杉树林,一些市民在绿荫下晨练,鸟儿在空中飞翔,湖边的白鹭在觅食。

这是位于滇池畔的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星海半岛生态湿地,也是市民游客休闲的打卡地。但谁能想到此前这里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不想踏入半步。”官渡区水务局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牛永刚说,他和滇池湖滨湿地打了20年交道,以前这里湖滨地带满是农房和农田,各类污水直排入滇池,一些村民常偷偷到滇池捕鱼。

这是滇池湖滨变迁的一个缩影。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滇池水质持续恶化,成为我国污染最重的湖泊之一,周边湿地也开始萎缩。

“湖滨湿地是高原湖泊治理的重要内容。”云南省水利厅河长(湖长)制工作处处长林志祥说,多部门协力共治,滇池水质明显好转,去年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连续第三年达到同等水平。

随着“四退三还”的推进,人湖争地的情况逐步缓解。“复垦复绿只是第一步。”牛永刚说,2017年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建成后,湿地中的水动力不足。他们新修了生态沟渠,把水引入湿地,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建立和修复对滇池治理也起到积极作用。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生态系统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十三五”期间,我国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全面提升,新增湿地面积20.2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

“我们将河湖长制进行延伸,建立‘湿长’制。”牛永刚说,明确了辖区湿地责任人,定期进行巡查,并充分动员街道社区的力量,用随手拍等方式将巡查工作日常化。

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每年冬季都会有黑颈鹤、黑鹳等保护动物在此越冬,越冬候鸟数量超过5万只。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介绍,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已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生态变化大,来观光旅游的人多了起来,连候鸟都更亲近人类了。”家住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附近的拉茸农布说,以前大家不注重生态保护,在湿地草甸上随意牵马、放牧,少数人还捕鸟、打鸟,鸟类都害怕人类了。

随着湿地管护的升级,以及“生态立州”理念的深入,群众开始改正过去的不文明行为,护鸟、维护湿地环境卫生……

“这与我们社区‘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分不开。”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宣教科科长赵旭燕介绍,他们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湿地生态功能补偿覆盖周边633户群众,并规范了群众牵马等项目,将保护区、湿地保护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群众树立湿地也是家园的生态理念。

2016年以来,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共恢复湿地面积6300余亩,管护局、群众投放食物,确保鸟类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

除了主动投放食物,主动在湿地附近生态种植,为栖息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也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之一。

在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众正种植土豆。该管护局负责人介绍,这是为让越冬的黑颈鹤能从土里找到食物,有利于它们保持野性,维持生存技能。

“十三五”期间,我国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等2000多个项目,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滇池北岸的宝丰半岛湿地是COP15的室外展览展示项目之一,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湿地建设和生态恢复。

“我们将恢复和保护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营造滇池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群落展示点。”项目建设单位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西南分院党支部书记卢春霞说。他们一直潜心基础研究和水动力模型以提升湿地水质,并通过本土植物群落营建等工作,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我国按照湿地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初步建立起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编辑:姜雨薇】
转载自新华网(cns2012)
综合(姜雨薇)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