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你提到万隆会议第二个危机是会议开始时一些国家代表对中国群起而攻之,总理是如何化解的?
黄书海:周恩来总理很冷静,原本轮到中国代表团发言了,但是他表示要推迟到最后,听完所有发言后,周总理决定不采用在国内准备好的长篇发言稿,而是作为书面材料发给大家,现场起草了一个发言稿,作为补充发言,虽然短但很有针对性。
周总理第一句话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第二句话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当时担任周恩来总理英文翻译的浦寿昌(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他从美国留学回来,用正宗的美国音将总理的话翻译出来后,全场热烈鼓掌,将整个会议紧张气氛扭转过来。后来会议主席、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对周总理表示,“您的讲话太好了,将整个会议气氛扭转过来。”
新京报:除了这个精彩的开场白,周总理如何消除与会国家对中国的误解?
黄书海:当时与会国家只有6个与我们建交,很多国家对新中国很不理解。如何做他们的工作?举个例子,对于一些人指责中国共产党要颠覆周边国家,周总理表示,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外来势力侵犯,中国有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话讲出来后当时感动了很多人,尼赫鲁和阿里总理等多国领导人争相与总理握手。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万隆会议,斡旋,化解,周总理,危机,亲历者万隆会议 斡旋 化解 周总理 危机 亲历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