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经济网记者回忆:我与梅葆玖先生的5日之缘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6年4月25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逝世。时光飞逝,转眼间,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了。梅先生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京剧艺术,甚至希望将京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6年4月25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逝世。时光飞逝,转眼间,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了。梅先生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京剧艺术,甚至希望将京剧推广到国外。正因如此,中国经济网记者有幸在一次赴英国活动中与梅先生同行。短短五天时间,梅先生的气度、涵养都一一展现出来,令人心生敬佩。如今,斯人已逝,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对梅先生的怀念。
  我和梅葆玖先生曾经有5天的缘分。
  那是2015年9月份,我受邀赴英国伦敦参加 “中英创意产业及文化贸易论坛2015”,有幸和梅葆玖先生一起相处了5天。我不是戏迷,但是对梅先生的大名还是很熟悉的。当听说同行有梅葆玖先生时很是兴奋。那时候他已经是81岁高龄的老人了,可是还是不辞辛苦地做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去英国,不遗余力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京剧艺术,而我也得以亲耳聆听到他的演讲。
  那次交流活动有主题论坛,有分享会,有学术交流,行程安排的比较满。但是梅先生不需要任何人帮助,始终保持优雅的状态,步履轻盈,声音是温柔的,和你说话时始终面带微笑。当有人和他聊京剧时,他总是非常耐心地给大家讲京剧的历史,京剧的发展,京剧的艺术。
  在5天的时间里,梅葆玖先生做了两场主题演讲,题目是《我眼中的父亲梅兰芳》,第一场81岁的梅先生一直站着把演讲说完,着实让我佩服他的体力。他提到了梅兰芳艺术是一种规范式的美,同时在现场还亲自示范讲解什么是规范式的美,如何理解中国京剧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京剧是抽象的现实主义。说来惭愧,我虽然也听过京剧,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也不知道京剧中蕴含着这么深厚的中国文化。
  一次冷餐会的间隙,我插空简短的采访了梅葆玖先生,请他谈谈怎么理解“京剧”。梅先生告诉我,他认为京剧是中国国剧,京剧虽然在北京形成,但是它的前身包括汉剧、楚剧、梆子、徽调、粤剧等各种地方戏的元素,京剧是在徽班进京后形成的。“现在台湾地区还是把京剧叫做国剧,中国国剧。我觉得叫国剧更好,因为它代表了中国的戏曲,当然叫京剧我们也不反对。”
  短短的几分钟采访,梅葆玖先生还亲自给我演示了京剧中抽象的艺术美。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是那样的信手拈来,是那样的生动优美。可以说京剧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中了。
  在梅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忍不住想起了那短短的几天相处。把它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一份怀念。(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文)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我与,中国,之缘,经济网,回忆,记者,梅葆玖我与 中国 之缘 经济网 回忆 记者 梅葆玖
下一篇:老北京如何关停“污染企业”?康熙颁旨关闭黑窑厂||上一篇:古诗词中说廉政:“四知”对后世影响大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