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虽然很早就已开始使用丝绸,并称中国为“赛里斯国”(Seres,即产丝之国),但由于远隔重洋,路途遥远,不了解中国的蚕丝生产,他们对这种神奇丝的来源一无所知。于是,西方人添附了中亚民族关于丝绸的离奇神话,凭籍他们的想象,对遥远的“赛里斯国”和丝绸的来源作出了各种各样十分荒诞的猜测,从而也产生了对蚕丝的各种误解。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人认为,赛里斯人“身体高大近二十英尺,过于常人,红发碧眼,声音洪亮,寿命超过二百岁。”有学者认为这里所指的赛里斯人可能是指中亚以东的民族,即现在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也是丝绸贸易的中间商,并不是指中国汉族。
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提到“赛里斯国”,称该国“林中产丝,闻名世界。丝生于树上,取下湿一湿,即可梳理成丝。”可见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丝是从树上来的。
希腊一位名叫波金尼阿斯的地理学家,则做出了更加离奇的推测:赛里斯人所用织绸缎之丝,来自一种名为塞儿的小虫。此虫的大小约两倍于甲虫,吐丝时如树下结网的蜘蛛。蜘蛛八足,该虫也有八足。赛里斯人于冬夏两季建房舍蓄养该虫,并用该虫所吐细丝缠绕其足。先以稷养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芦饲养。青芦为此虫最爱,虫因食之过量,血多身裂而死,体内即为丝。”这种爱吃青芦的“大甲虫”是公元二世纪西方人对蚕的一种想象。
到了公元四世纪,希腊人又想出了一种会产丝的“羊毛树”: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粘质之丝。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几个印度僧人把中国蚕种藏于行路杖中,从中国西部走私到东罗马拜占庭,此后,欧洲有了蚕丝业。这时他们才搞清楚“产丝者乃一种虫也。丝从口中天然吐出,不须人力。虫以桑叶养之。”公元六世纪之后,“赛里斯”这一称呼也逐渐消失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里斯,被称为,中国,遥远里斯 被称为 中国 遥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