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统考,说来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是平等取士,其实不然,别说按省分配录取比例,离一碗水端平远甚,即或所有试卷调到京城,统一阅卷,统一划线,统一录取,也好像从没做到过公开公平公正,明朝南北榜就是典型例证。
其实,在北宋,南北榜就搞得很厉害。北宋名臣寇准,陕西渭南人,正宗北方人士,当过宰相,当过主考,是个在历史上很正面的人物,但他主考科举,特别不公正,明目张胆地搞地域歧视。有年,他担任主考,江西萧贯脱颖而出,高居榜首,寇准很不爽,“南人下国,不宜冠多士。”硬是把萧贯的状元拿掉,把山东平度人蔡齐升为第一。这般事情,按说是应该暗箱操作的,但寇准公开宣扬,逢人就说:我又为中原夺得了一个状元;词人晏殊,也是江西人,有神童之誉,14岁参加高考,是个少年大学生,宋真宗对他爱赏有加,特擢其为“同进士”,寇准极力反对,理由很不靠谱,只是一条,晏殊是“江外人”,也就是他不是北方人,就是王朝的“外人”。
寇准如此公开任人不唯贤,而唯地,其来有自,北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是北宋地域歧视的始作俑者,据说他在宰相堂,曾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将斯语刻在宰相办公所在地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子孙遵守。宋朝一直喜欢搞山头,拉宗派,动辄朋党,赵匡胤难辞其咎。到了宋真宗,地域观念有所淡薄,宋真宗准备提拔江西人王钦若为相,遭到北方官僚代表人物王旦反对,王旦搬出了老祖宗赵匡胤的那碑刻之语,就这一句话,打消了宋真宗的任命,直到王旦作古,王钦若才如愿以偿,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椅子上,王旦一句话,迟了他十年做宰相。王旦与王钦若,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但地域利益,高于庙宇同宗,可见当时南北榜搞得有多厉害。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宋北宋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一场寒风改写世界史||上一篇:从家书内容窥探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