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宋代从"摺扇"到"腰扇"

编辑:秋痕 来源:网易
 
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也说高丽:“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其扇 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也说高丽:“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其扇用鸦青纸为之”;黄庭坚还有《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诗。于是,高丽和日本究竟谁学了谁就很难说了。日本的《和汉三才图绘.服玩具》载:“神功皇后三韩征伐时,见蝙蝠羽始作扇。”但此书1712年才成书,神功皇后也只是传说中人物,所以是不可以当真的。 

    宋人华镇在《云溪集.高丽扇》中说:“筠贴楮缀南金,舒卷乘时巧思深。何必月团裁尺素?自多清爽涤烦襟。挥来振鹭全开羽,叠去奄榈未展心。利用已宜勤赏重,更堪精制出鸡林”。“鸡林”就是高丽,因为北宋译官孙穆在他出使高丽后写了一部《鸡林类事》;另一为宋人邓椿,则在《画继》中说:“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者。但精致非中国可及,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所画多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云汉、星月、人物,粗有形似,其来远磨擦故也。其所染青绿奇甚,与中国不同,专以空青海绿为之。近年所作,尤为精巧”。这说明:中国和高丽一样都造摺扇,只不过精致小巧不如日本而已,北宋徐兢出使高丽,归来记述见闻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说:“画摺扇,金银涂饰,复绘其国山林人马女子之形,丽人不能之,云是日本作。”也只是说摺扇上的金银涂饰高丽不如日本,所以没有理由说摺扇就是日本发明的。

    《宋史.日本传》载:僧大然“进奉物数一卷、表状一卷。又金银莳绘扇週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这个桧扇出现得比摺扇还早,日本考古发现中,已有平城京遗址所出奈良时期的桧扇。桧扇是木版扇,还不能称折叠扇,只能称作叠扇。而《南齐书.刘祥传》载:“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胡三省《通鉴》注云:“腰扇即折叠扇。”方以智在《物理小识》论及折叠扇时称:“人已有矣。”这种说法一直有争议;唐朝李贺诗《恼公》中却有:“玳瑁钉帘薄,琉璃叠扇烘”的句子,再早一点有晋诗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夏歌二十首》的第五首就说:“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也很难说这里的“叠扇”就是折叠扇一类东西。但腰扇在日本的《东恩纳宽全集》第二卷中也提到过:丰臣秀吉为了获得地方大名的支持,曾取下腰扇为其写上“龟井琉球守”,古人还把它写成“要扇”,如晋代陆云《与兄平原书》:“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床荐席具,有……扇如吴扇、要扇亦在。”张敞《东宫旧事》:“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宋《广韵》说:荼“扇别名”,所以方以智《通雅》说:“《唐韵》有荼扇。”“荼”是可以收缩的意思,所以方氏就怀疑唐朝的荼扇:“殆亦摺扇之萌芽乎?”。而《淮南子.泛论》说:“周人墙置銃。”,汉高诱的注是:“周人兼用棺椁,古墙设銃,状如今要扇,画文,插置棺车箱以为饰。”《普通话.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三国吴韦昭注说:“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也就是多面折叠的屏风,这样就已经很明白:要扇就是重叠着可以打开的的叠扇,它在中国汉朝就很普及了。 

    宋朝引进了“倭扇”,并且也一度出现在市场上,但还是因为太小和不耐用,到了明朝才被人再发现和再引进了。明刘元卿《贤奕编》记载:“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这才广为流传起来。同书还说:“南方女子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原来摺扇的地位在当时并不怎么高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宋代宋代
下一篇:敢和皇帝争女人:史上最著名的六位风流客(1)||上一篇:新闻学先驱最早捐遗体 西医解剖遗体曾被斥责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