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廉吏酷吏 "天下第一清官"赵申乔之子因受贿被杀(2)

编辑:秋痕 来源:网易
 
当然,赵申乔也做过一些对百姓有利的好事,比如建议某些地区征粮改收银两,免去运输之苦,支持地方官遏制旗丁圈地等等,连寻官员的霉头,从理论上讲,也是对百姓有利。但在当时情况下,官员 当然,赵申乔也做过一些对百姓有利的好事,比如建议某些地区征粮改收银两,免去运输之苦,支持地方官遏制旗丁圈地等等,连寻官员的霉头,从理论上讲,也是对百姓有利。但在当时情况下,官员千里做官为的是财,想要官员都做海瑞势必情与理都不可能。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参将起来,旧的去了,继任者又不大可能不在税收上做手脚,饱肚子的走了来个空肚子的,未必是百姓之福。这就是为什么清代的百姓,口碑上的清官,有彭公和施公,却没有地位高得多的赵公。

    赵申乔实际上是皇帝的一条忠狗,忠心耿耿,专以咬人为己任。一生的事业,无非是替皇帝看住其他官员,一不许他们有贰心,连私下的牢骚都不能有,若有,就用鼻子嗅出来,像戴名世一样,满门抄斩。二不许他们多浪费皇家的银子,少花钱多干事,最好是马儿跑,马儿又不吃草。

    然而,问题是,被看住的官员,其实也是皇帝的狗,是皇帝看家护院,维持秩序、征收钱粮的狗,虽然说,这些狗子没有赵申乔这样的忠心赤胆,可以过苦日子还屁颠屁颠地东奔西走,不辞劳苦,但也都是皇家离不开的,皇家的天下,就是靠这些人支撑着。因此,赵申乔如此这般咬将起来,其实属于狗咬狗,一只对皇帝没有多少私心的狗,咬那些比较有私心的狗,咬狠了,大家紧张,自然是引起众怒,众狗之怒。众怒难犯,连皇帝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不时地告诫赵清官,切不可“恃廉而矫激”,不能容人。

    赵申乔的儿子赵凤诏,由于有个清官爹,而且特受皇帝宠的缘故,进入官场,升迁相当顺利,很快做到太原知府。赵凤诏自知在行为上跟他老子没法比,于是功夫用在了理论创新上,他对康熙说,官员受贿,就跟大闺女失节一样,为人不耻。政治贞操这种说法,据我考证,大概赵凤诏属于首创。

    犯了众怒,而又能安居高官者,大都靠的是皇帝的宠信,清朝的皇帝几乎都有这种毛病,他宠信哪个之际,大伙越是反对,他就越是宠信,非要跟众臣对着来。但是,皇帝宠信大臣,就跟宠爱妃子一样,长不了,时间一久,难免腻了,这个时候,宠臣倒霉的日子就到了,赵申乔也是如此。一旦大伙发现此老不那么吃香了,就一拥而上,在他身上找不到毛病,就冲他儿子下手。于是,有一天,赵凤诏被上司参奏,说是受贿三十万,不知道真的受贿这么多,还是中了圈套,哑巴吃黄连,反正赵凤诏自己说不清,皇帝闻此大怒,痛骂赵凤诏是天下第一贪官,下令追赃斩首,此赐,正好跟他爹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遥遥相对。在追赃的时候,赵申乔没少受折辱,虽然皇帝开恩不加牵连,但此老经此事变,忧愤成疾,不久就翘了辫子,随他倒霉的儿子去了。

    高明的皇帝,为了让臣子为他卖力,而且不怀贰心,总喜欢用些乐于乱咬的狗,就像在鲫鱼塘里放上一条狗鱼一样,为的就是使这些个鲫鱼紧张起来,保持活力,吃的时候新鲜,但是,忠狗咬多了,激起太多的众怒,事情就走到了反面,这时,皇帝又必得忍痛打狗,甚至牺牲狗命,换取众臣的安心。因此,凡是这种忠狗,命运都不怎么样,汉朝的张汤、杜周,唐朝的周兴、来俊臣,还有这个赵申乔,虽然很有一段时间得意,但最终都落得个被烹的下场,被烹之日,甚至未必需要等到兔子死了。

    养狗尤其是养忠狗,是为了咬人,但咬出事来,养狗人却非打狗不可,嗟乎,做狗难,做忠狗,难乎其难。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来源:先锋国家历史)

关键字: 内容标签:酷吏,之子,清官,受贿,被杀,天下,赵申乔酷吏 之子 清官 受贿 被杀 天下 赵申乔
下一篇:宋代史书流传的“名人效应”||上一篇:黄硕:一个丑陋的女人为何能让诸葛亮终一不二(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