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资料的重大收获。并认为这个发现可以与内阁大库打开、甲骨文的出现、敦煌遗书的发现具有同样的意义。郑先生之所以如此看重,是因为此书为杂剧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半数为过去未见流传的本子。
此本发现以前,元人杂剧多赖明万历四十四年刻臧懋循的《元曲选》流传,此本收元杂剧凡百种,为杂剧选中最丰富的一种,其他杂剧选编,可以补充《元曲选》的寥寥几种而已。最大的发现也就是黄丕烈旧藏《元刊杂剧三十种》,收入前所未见的元剧十七种。而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竟然收元明杂剧242种,种数比《元曲选》多出一倍半,这个宝库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许多名著,也为中国历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增加了大批资料。
脉望馆馆主是明万历年间的赵琦美,荫其父赵用贤作刑部郎中,在京城时有机会认识很多名流,如于慎行的儿子于小谷。《古今杂剧》242种,其中15种配以明息机子本,还有52种配古名家杂剧,其余都是赵琦美让人抄的。而且几乎每一本都经赵琦美校跋。从他的校跋中可以看出,他抄的书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内本录校”(内本指明代末年宫廷演戏的剧本),一是从于小谷的本子传抄的。在赵的校里注明是抄校于万历四十二年到四十五年之间,正是他在京城担任刑部郎中的时候,这时他既有机会见到内本,也有机会借到于小谷的藏书。
于小谷,名纬,荫父于慎行(号谷峰,为东阁大学士)为中书舍人。赵琦美和于小谷同在京城做官,当时还有大量杂剧,他们互通有无,抄了不少。借抄的戏曲书,赵琦美后来都带回南方家中。赵死后,其藏书归钱谦益绛云楼,绛云楼曾经失火,所幸这部书没有被烧毁。后归入钱曾手中,钱曾藏书《也是园书目》著录了大批的戏曲书,主要就是赵琦美的抄校本。钱曾时,著录除重复外,尚有340种,72册。而赵琦美原藏数量现却无法得知,仅可确认,经历300年到国家图书馆时,共有242种64册。这批书刚发现时人称《也是园杂剧目》,因为钱曾没有写《古今杂剧》之名。也有称之为“也是园戏曲”的。
这批书在钱曾之后又经季振宜、何义门、黄丕烈递藏。黄丕烈定其名为《古今杂剧》。黄丕烈后又辗转相传于汪士钟艺芸精舍、赵宗健旧山楼、丁祖荫等处。明朝山东有个李开先,曾因藏戏曲书颇多,自称词山曲海,黄丕烈在得到赵琦美的藏书后,自己刻了一方印“学山海之居”,认为自己收藏的戏曲书已经可以和李开先媲美了。此书流传中不断损失,“也是园”有340种,到季振宜著录时就只有300种,黄丕烈时有266种66册,黄手抄目录四十叶,今附书前。而到汪士钟手里就只有242种66册。
上世纪50年代郑振铎先生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时倡印《古本戏曲丛刊》,其中《古今杂剧》印在4辑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杂剧,善本,掌故,校本,古今,脉望馆抄杂剧 善本 掌故 校本 古今 脉望馆抄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为收录古代戏曲最多的珍本秘籍,是研究元明杂剧及其作者的重要资料。存杂剧242种,所收剧目颇多孤本,版本价值、资料价值并极高。本书由于其珍贵的资料 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为收录古代戏曲最多的珍本秘籍,是研究元明杂剧及其作者的重要资料。存杂剧242种,所收剧目颇多孤本,版本价值、资料价值并极高。本书由于其珍贵的资料价值,向为世人所重。为郑振铎先生在上海沦为孤岛时极力搜寻,入藏于国家图书馆的。郑振铎先生认为,此书的发现不仅对中国戏剧史、文学史研究者是重要消息,对中国文学宝库、此本发现以前,元人杂剧多赖明万历四十四年刻臧懋循的《元曲选》流传,此本收元杂剧凡百种,为杂剧选中最丰富的一种,其他杂剧选编,可以补充《元曲选》的寥寥几种而已。最大的发现也就是黄丕烈旧藏《元刊杂剧三十种》,收入前所未见的元剧十七种。而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竟然收元明杂剧242种,种数比《元曲选》多出一倍半,这个宝库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许多名著,也为中国历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增加了大批资料。
脉望馆馆主是明万历年间的赵琦美,荫其父赵用贤作刑部郎中,在京城时有机会认识很多名流,如于慎行的儿子于小谷。《古今杂剧》242种,其中15种配以明息机子本,还有52种配古名家杂剧,其余都是赵琦美让人抄的。而且几乎每一本都经赵琦美校跋。从他的校跋中可以看出,他抄的书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内本录校”(内本指明代末年宫廷演戏的剧本),一是从于小谷的本子传抄的。在赵的校里注明是抄校于万历四十二年到四十五年之间,正是他在京城担任刑部郎中的时候,这时他既有机会见到内本,也有机会借到于小谷的藏书。
于小谷,名纬,荫父于慎行(号谷峰,为东阁大学士)为中书舍人。赵琦美和于小谷同在京城做官,当时还有大量杂剧,他们互通有无,抄了不少。借抄的戏曲书,赵琦美后来都带回南方家中。赵死后,其藏书归钱谦益绛云楼,绛云楼曾经失火,所幸这部书没有被烧毁。后归入钱曾手中,钱曾藏书《也是园书目》著录了大批的戏曲书,主要就是赵琦美的抄校本。钱曾时,著录除重复外,尚有340种,72册。而赵琦美原藏数量现却无法得知,仅可确认,经历300年到国家图书馆时,共有242种64册。这批书刚发现时人称《也是园杂剧目》,因为钱曾没有写《古今杂剧》之名。也有称之为“也是园戏曲”的。
这批书在钱曾之后又经季振宜、何义门、黄丕烈递藏。黄丕烈定其名为《古今杂剧》。黄丕烈后又辗转相传于汪士钟艺芸精舍、赵宗健旧山楼、丁祖荫等处。明朝山东有个李开先,曾因藏戏曲书颇多,自称词山曲海,黄丕烈在得到赵琦美的藏书后,自己刻了一方印“学山海之居”,认为自己收藏的戏曲书已经可以和李开先媲美了。此书流传中不断损失,“也是园”有340种,到季振宜著录时就只有300种,黄丕烈时有266种66册,黄手抄目录四十叶,今附书前。而到汪士钟手里就只有242种66册。
上世纪50年代郑振铎先生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时倡印《古本戏曲丛刊》,其中《古今杂剧》印在4辑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杂剧,善本,掌故,校本,古今,脉望馆抄杂剧 善本 掌故 校本 古今 脉望馆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揭秘李清照的居家生活||上一篇:薄命佳人:王昭君究竟幸福不幸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