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带动我国第一次出版高潮(2)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万国公报》出版以后,虽然受到守旧者的疑谤,但却受到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的欢迎,正如康有为所说:“报开两月,议论渐明。初则骇之,继而渐知新法之益,吾复挟书游说,日出与士大夫讲  《万国公报》出版以后,虽然受到守旧者的疑谤,但却受到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的欢迎,正如康有为所说:“报开两月,议论渐明。初则骇之,继而渐知新法之益,吾复挟书游说,日出与士大夫讲辩,并告以开会之故,明者日众。”②《万国公报》出版3个月,共出45期,由于和上海的《万国公报》重名,李提摩太提出异议,于是改名出版。

    在《万国公报》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积极宣传鼓吹下,一些具有维新思想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终于合群开会了,他们在1895年11月组织了“强学会”,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为书记员,而实际的组织与策划者是康有为。这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社团。

    京师强学会成立以后,决定“先以报事为主”,遂在1895年12月16日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这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按强学会宣传要求,《中外纪闻》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酉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想以此让朝廷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进步,感到中国有变法的必要。

    《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不同,《万国公报》不具有机关报性质,它一般只有一篇论说,偶尔有点译文。《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有邸报、外电、译报和各报选录,篇幅比《万国公报》增加了一倍,同时又用木刻活字印刷,从内容到形式,《中外纪闻》都是《万国公报》的发展。

    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的出版,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恐慌,尽管维新派一再表白,他们是集合志士仁人帮助朝廷变法维新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还是“谣琢蜂起”,《中外纪闻》免费送到家门口,还常常遭人怒目相待,因此,虽给重金,有的送报人也不肯代送。

     1896年初,在封建顽固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的策动下,御史杨崇伊上书弹劾,攻击强学会是“专门贩卖西学书籍”,“植党营私”,“将开处士横议之风”,请求清王朝立即查禁。元月20日迫于慈禧太后的压力,光绪皇帝只好下令封闭京师强学会,于是只出版一个月零五天的《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

    ①1887年11月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倡导下组成,初名“同文书会”,目的是向中国人传播基督教义和西学知识。

    ②《康有为自编年谱》光绪二十一年,见《戊戌变法》(4),神州国光出版社1953年版。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万国,公报,创办,带动,高潮,康有为,出版,我国万国 公报 创办 带动 高潮 康有为 出版 我国
下一篇:陵寝曾被挖盗 盗墓者为取珍珠抠破慈禧太后嘴唇||上一篇:参加长征的国民党军中将是谁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