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是中国历史舞台上一处别致而旖旎的布景,上演了一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抑或是一出盛极而衰的政治悲剧。
走进华清宫,就像走进了《长恨歌》中那极具诗意而引人遐想的世界。
在“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长生殿,遥想于七夕之夜,许下天长地久誓言的君王和贵妃。那时他们可曾想到,来日马嵬坡下,“回看血泪相和流”的惨痛?昔日誓言犹在耳边,他却已经选择了放弃。对她的爱恋,终抵不过对权力、生命的贪恋。君王的自私,像一柄冰冷无情的利剪,把他们的爱情剪去了圆满的结局,只留下绵绵无绝期的憾恨。
飞霜殿是两人当年的寝殿,或许他俩曾不止一次并肩欣赏过殿外飘舞如絮的雪花,它们被温泉的热气蒸腾在空中,化为飞霜。那如花一般脆弱,如露一般易逝的雪之花,是否就像世上薄命的红颜,只在人间短暂地曼舞,便又匆匆离去,徒留一段凄美的传奇,让人追忆和惆怅……
“贵妃汤”是一处由墨玉石拼砌的汤池,形状像一朵盛开的海棠,因此又名“海棠汤”。遥想当年,娇媚如海棠的杨玉环,就在这花朵般玲珑的汤池中沐浴了近10个寒冬,六片绽放的花瓣簇拥着入浴的美人,冰肌雪肤浸着盈盈珠汤,水气缭绕氤氲,缥缈宛如仙境。
千年之后,红颜早已香消玉殒,历史也已尘埃落地,徒留这满目疮痍的旧地。昔日华美的汤池已干涸得不见一丝水汽,唯见斑驳陆离的砖石,布满时间沧桑的刻痕,让人从浪漫的想象跌入冰冷的现实,在历史残缺的遗物中收获失落的惆怅。
最大的汤池是“星辰汤”——唐太宗沐浴之地。它的造型模拟山川河流,相传原址无顶无墙,沐浴时可见天上星辰。拥天地山河于怀抱,令人不由自主地追慕太宗当年雄才大略的胸襟。
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这一座座汤池,见证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规律,或许也是人性的规律。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是否只属于开拓者,一旦坐稳了江山,享久了盛世,便渐渐滋长了安逸享乐之风,所以圣者孟子早就痛心疾首地说过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魔咒一般的定律,伴随着几千年历史的轮回,时至今日,依然响震人间!
华清宫之后便是骊山。它形如一匹青苍的骏马,早在西周便已成为天子游幸之地,据说“女娲补天”的故事也发生在这儿,但真正令它广为人知的,还是那出“烽火戏诸侯”的荒诞闹剧。
历史总喜欢制造一些惊人的巧合,并在循环的怪圈中让人收获熟悉的感悟。
这次的主角依然是君王和宠妃。
她的名字叫褒姒,据说不喜笑,但“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周幽王为博她一笑,不惜悬赏千金。然而,耗去许多钱财,试了无数办法,甚至为爱听裂帛之声的她撕帛毁绢,亦不能令她开怀,于是就有了“千金难买一笑”的典故。然后就有佞臣进言,举烽火戏诸侯,终于令她展颜一笑。
这一笑,便失了天下。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男人在历史前台上书写功过荣辱,女人则是隐在帘后的那一抹挥之不去的魅影,亦能凭一颦一笑改变历史的辙印,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笔浓墨重彩。
褒姒不是长孙那样的贤后,可以劝谏君王纳贤远佞,亦非班婕妤那样“履正修文,进辞同辇”的贤妃,她和杨玉环一样,享受了君王无边的荣宠,亦承担了红颜祸水的千古骂名。
当周幽王被作为昏君的典型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后,这位让君王色令智昏的美女,也被敌人掳去,不知所终。
女人拥有对男人天然的影响力,尤其是绝世的美人。这种力量就像一柄双刃剑,或可匡正君王得失,成为贤妻良佐;或可助长君王骄奢,成为祸国之源。
只是,太多罪责推给女人,却又未免太不公平。因为唯有明君,才会赏识贤后,若长孙遇到幽王那样的昏君,只怕也会明珠蒙尘、凋落冷宫了。
两位美人,成就了两段历史的传奇,也牵动了两个王朝的兴衰。纵然国色天香,亦不过是一朵娇弱的芙蓉,绽开在盛世的丝竹笙乐中,凋零在乱世四起的烽烟里,飘逝在历史萧索的秋风中,只余下一缕凄楚的幽咽、隐约的暗香夹在古书的扉页,牵动后人无尽的思绪。
3000年时间弹指而过,到了近代,华清宫再度上演了一出震惊中外的历史大剧。
这次的地点在环园。
它是一处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沿一潭荷花池行至荷花阁后就是清末始建的五间厅,当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它见证过慈禧西逃时的狼狈,36年后,它又目睹了另一个独裁者一次失败的出逃。
1936年12月,为了促蒋放弃内战,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兵谏。当时正下榻五间厅的蒋介石,听见枪声后越墙仓皇而逃,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被搜山部队发现,送往西安。
这就是被称为历史转折点的“西安事变”。
历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关键事件中不断修正着它前进的方向,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模样。
直至今日,这里的墙壁、玻璃上仍残留着多处弹痕。我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但我知道,整个事件的圆满解决,少不了一位女人的从中斡旋。
她就是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
“西安事变”发生后,是她力排众议,劝阻了中央军对西安的进攻,避免了大规模内战的爆发,更是她亲赴西安,说服了张、杨两位将军,化解了这场一触即发的危机。
当飞机盘旋于西安机场上空时,她取出手枪交给随行顾问端纳,坚请对方在军队哗噪无法控制之时,以此枪射杀她,万勿迟疑。
多年以后,我们依然能从这只言片语中捕捉到当时的腥风血雨、重重危机,并诧异于这个女性身上隐藏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辗转,红颜,风雨,历史辗转 红颜 风雨 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邓颖超故友“韩家姐妹”钩沉 所嫁夫婿均非等闲||上一篇:上官婉儿不服丈夫胜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