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叶公问政于孔子(2)

编辑:秋痕 来源:大河报
 
开门便见“论政殿”

    据司马迁《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两去楚国。第一次是孔子60岁时,他“自陈迁蔡”又“自蔡如叶”,到楚国叶邑(今平顶山叶县)去见叶公,叶公问政,之后孔子返蔡。第二次是孔子63岁时,吴伐陈,楚来救,陈国大乱,孔子一行被困在“陈蔡之间,绝粮七天”,被楚昭王派兵解救,迎接到楚国,楚王欲重用孔子,终于不成。64岁孔子返卫。

    中国孔子基金会原会长、著名学者匡亚明先生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孔子只在63岁时去过楚国。陈国大乱时,孔子离陈过蔡去负函(今河南信阳,叶公驻此),被困七天,后被楚解救,到了负函见叶公,叶公问政,之后,楚王欲重用孔子,终于不成,之后返卫。

    本系列结合两地(叶县、负函)遗存,两说兼存。

    2009年4月1日,记者抵达叶县,与叶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董建立先生一起,遍访叶公陵园及叶公问政于孔子处等多处遗存。

    叶公陵园坐落在叶县旧县乡旧北村西北约1.5公里处,占地12亩,现为省保。

    叶公陵园内第一进殿,是论政殿。殿内所塑,是叶公问政于孔子的形象。叶公正面向人,手捻胡须做沉吟状,孔子在他右边侧身而坐,左手平放于膝,右手舞动,正侃侃而谈。

    叶公问政于孔子,原本是其政治生涯中一件寻常事。但过了千年,却变成叶公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举动,以至于陵园开门便见此一幕,这个场景耐人寻味。

    论政殿后,新建的陵恩殿是祭叶公的大殿,殿后,便是陵园核心——叶公沈诸梁墓冢。墓冢呈圆形,周围用石砖围砌,墓高3米,直径约50米,正前方高约4米的墓碑上刻“叶姓始祖叶公沈(讳)诸梁之墓”字样,四周有苍松翠柏环掩。

    据《叶县志》记载,旧县乡北门外曾有叶公祠,祠内有坊名“叶公问政处”,后祠坊皆废。

    自叶公陵园向东南行1公里,我们抵达刘秀庙,庙甚荒寒,两棵千年银杏树下,一地怒放的油菜花丛中,残碑碎碣凌乱叠放,我们扒了一阵子,发现一通民国时期所刻立的“问政门”石碑。“这通石碑原来立于叶邑故城旧北村十字街东20米路南,当时被居民拿来做了下水道盖板,后来我们就放到刘秀庙内。”董先生讲。

    当年叶公为何要向孔子问政呢?他都问了些什么?

    对症下药“近悦远来”

    叶公原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贵族。叶公理政,事事公开,慎刑罚,薄赋税,被民众称颂。孔子觉得应将叶公树立为“仁政”榜样,他便来到叶邑。

    有专家认为,孔子是被叶公邀请而来的。春秋晚期,中原文化向楚地传播速度加快,叶公本就对中原文化向往,加上他在原本是诸夏版图的叶地为官三十年,对中原文化有更深切的体验,邀请孔子前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孔子的到来,令叶公大喜。叶公马上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叶公问政孔子 叶公问政
下一篇:揭秘古代"男妓"与戏剧界有何渊源?||上一篇:叶公问政于孔子(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