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针对楚国“国土广大而都城狭小,老百姓有离心离德的想法”的国情,忠告叶公:“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为政者首先要赢得民心,能让辖区内的人都敬佩你,让远方的人都归附于你,那就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叶公此次问政于孔子,被专家称为“是叶公本人政治生涯中光辉一页,也是儒家学说形成过程中重要事件,更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碰撞的一个典型”。墨子、韩非等人都评价过此事。
孔子居叶期间,叶公经常向他请教。有一次,他问孔子:“我家乡有一个过于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一只羊,他公然向丢羊的人告发,结果,他父亲吃了官司,请问夫子,这个人是不是不孝呢?”
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不孝。父子是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正确做法应该是,父亲为儿子隐瞒一些事,儿子也为父亲隐瞒一些事。这样做了,正直也就在其中了。”
孔子如此说,是因为他认为所谓刚直不阿,也应顺乎天理合于人情,父子互相隐恶,虽不能直,但直却在其中。子指证父偷羊,违反天理人情,虽直却不足取。
有意思的是,现代法制健全的社会是认同孔子这一主张的。比如在美国,一个犯罪嫌疑人的亲属,可以有权不出庭提供对自己亲人不利的证词。孔子思想之“超前”,可见一斑。
叶公曾问子路:“你是夫子最早弟子之一,可说对其所作所为了如指掌,请问,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听说此事,埋怨子路:“唉,你为什么不告诉他,我的为人是: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有什么呢?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此言,打动了日本文学大家井上靖先生,他在《孔子》一书中解读“愤乐”两字,认为愤应该是对背离为人之道的愤怒,乐应该是指使人心宁静、温暖、开朗、舒畅的一切。
孔子此言,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叶县人。在叶县清代文庙前,泮池前有一玲珑小亭名“愤乐亭”,便为纪念此事而建。
寓言掩了真面目
“问政孔子”的叶公,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被一则“好龙”的寓言掩了真面目,真正的叶公,其实有大智大勇大才能。
“叶公当时统辖楚国方城以外的广大地区。叶公宰叶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率民众修筑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之一,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董先生讲道。
公元前479年,叶公已近耄耋之年。楚国重臣白公胜在楚国都城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劫持楚惠王欲自立。叶公出兵平叛,立下定国之功,迎惠王复位,自己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却在平定边夷、整肃朝政后,让位于他人,归根叶邑,死后葬于叶邑澧水之滨。后汉史学家应劭称其“忠于社稷、惠恤万民,方城之外,莫不欣戴”。
叶公临终前留下遗言:“不要误听小人诡计,而败大谋;不要轻信妾妇媚语,而废正人;不要偏听宠臣谄言,而非善良。”寥寥数语,道出叶公修身、理家、治国的基本观点。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盛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叶公问政孔子 叶公问政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叶公此次问政于孔子,被专家称为“是叶公本人政治生涯中光辉一页,也是儒家学说形成过程中重要事件,更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碰撞的一个典型”。墨子、韩非等人都评价过此事。
孔子居叶期间,叶公经常向他请教。有一次,他问孔子:“我家乡有一个过于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一只羊,他公然向丢羊的人告发,结果,他父亲吃了官司,请问夫子,这个人是不是不孝呢?”
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不孝。父子是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正确做法应该是,父亲为儿子隐瞒一些事,儿子也为父亲隐瞒一些事。这样做了,正直也就在其中了。”
孔子如此说,是因为他认为所谓刚直不阿,也应顺乎天理合于人情,父子互相隐恶,虽不能直,但直却在其中。子指证父偷羊,违反天理人情,虽直却不足取。
有意思的是,现代法制健全的社会是认同孔子这一主张的。比如在美国,一个犯罪嫌疑人的亲属,可以有权不出庭提供对自己亲人不利的证词。孔子思想之“超前”,可见一斑。
叶公曾问子路:“你是夫子最早弟子之一,可说对其所作所为了如指掌,请问,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听说此事,埋怨子路:“唉,你为什么不告诉他,我的为人是: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有什么呢?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此言,打动了日本文学大家井上靖先生,他在《孔子》一书中解读“愤乐”两字,认为愤应该是对背离为人之道的愤怒,乐应该是指使人心宁静、温暖、开朗、舒畅的一切。
孔子此言,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叶县人。在叶县清代文庙前,泮池前有一玲珑小亭名“愤乐亭”,便为纪念此事而建。
寓言掩了真面目
“问政孔子”的叶公,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被一则“好龙”的寓言掩了真面目,真正的叶公,其实有大智大勇大才能。
“叶公当时统辖楚国方城以外的广大地区。叶公宰叶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率民众修筑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之一,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董先生讲道。
公元前479年,叶公已近耄耋之年。楚国重臣白公胜在楚国都城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劫持楚惠王欲自立。叶公出兵平叛,立下定国之功,迎惠王复位,自己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却在平定边夷、整肃朝政后,让位于他人,归根叶邑,死后葬于叶邑澧水之滨。后汉史学家应劭称其“忠于社稷、惠恤万民,方城之外,莫不欣戴”。
叶公临终前留下遗言:“不要误听小人诡计,而败大谋;不要轻信妾妇媚语,而废正人;不要偏听宠臣谄言,而非善良。”寥寥数语,道出叶公修身、理家、治国的基本观点。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盛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叶公问政孔子 叶公问政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叶公问政于孔子(2)||上一篇:清代官场上家奴与长随:搜刮民财、为害一方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