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孔子问几个学生的人生理想,当学生们各自说完之后,学生们请问老师的理想。孔子没有夸夸其谈,没有居高临下,而是实实在在地说,我的想法跟刚才的一位学生(曾点)的想法一样,希望能有那样的一个时刻,乘着明媚的春光,到家乡的沂水河里洗个澡,然后沐浴着春风,与几个老人和孩子一道,唱着欢快的歌声,一路走回家去。这就是一幅和谐、愉悦、轻松、闲适的美好人生画图。
孔子光辉灿烂地活了一回,他像流星,陨落在中国的大地上,他的光芒至今仍然照耀着人间世界。不仅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血脉里,流淌着孔子的血液。就是欧洲文明中,也同样夹杂着孔子的基因。早在16、17世纪,孔子的学说就已经在欧洲广为流传,当时德国的哲学家们甚至认为,这个世界要想安宁,人与人之间要彻底摒弃如同狼与狼之间的怨恨和争夺,就必须依靠孔子的仁爱思想。
感谢上苍,给世界生下一位孔子!
(作者为深圳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从55岁(公元前497年)到68岁(公元前484年)的14年中,带着弟子们离开鲁国,到一些国家“周游”,实际上是出访求仕。
他们首先到了西面的卫国。孔子通过弟子子路妻兄颜浊邹的引见,见了卫灵公。卫灵公对他的主张并不理解,未给他政治权力,但对他们一行给予礼遇,给了孔子不少俸禄。孔子也没争取,只是发表了一些遵循礼制、洁身自好的议论。又因他们受到当地官员公孙余假等人的排挤,只10个月便离开了。
孔子一行离开卫国向南方陈国进发,走到匡地(今河南长垣西南),发生了一场误会。当地人以为孔子是当年曾经危害当地的阳虎,把他们包围起来。孔子坚信不会被人加害,经其弟子公良孺等奋力冲杀后脱险。不久到了蒲地(今河南长垣)。在蒲时又被蒲人拦截,经与蒲人议和,才又脱险回到卫国。
不久,他又和卫灵公、南子一起出行,招摇过市。孔子和卫灵公接触后,发现他不是个有作为的君子。在卫国既然找不到明君,孔子一行还是决定离开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向宋国进发。他认为宋国是他先祖所居之地,在这里理应受到礼遇,谁知当时宋国的执政大夫却与他政见不同。
孔子及其弟子又风尘仆仆到了郑国,一时师徒失散。
离开郑国,又到了陈国,住到陈国大夫司城贞子的家里。但陈国是个小国,孔子认为在这里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又决定离开这里。
这时鲁定公已死,其子姬蒋(鲁哀公)继位。执政的季桓子也换上了季康子。他们想接回孔子,国内有人反对,于是决定先把孔子的弟子冉求接回来。孔子知道后,十分高兴,临行前嘱咐冉求回国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冉求走后,孔子等在陈国又过了3年,然后离开陈国前往楚国。
孔子一行到了楚国,起初得到楚昭王的信任,但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楚昭王一死,孔子逐渐觉察到去楚国并无好处,只好又回到卫国。
卫国的政治形势更乱了,孔子在外已十几年,很想返回故国。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孔子的弟子冉求在公元前484年对齐作战中立了功,当鲁国执政的季康子问他的军事才能是跟谁学的时,冉求把自己的老师极力夸赞了一番,并建议将孔子请回来。
年已68岁,在六七个国家奔波了14年的孔子,正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便马上启程回国,于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涯。王立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乱世,生于,大爱孔子 乱世 生于 大爱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孔子光辉灿烂地活了一回,他像流星,陨落在中国的大地上,他的光芒至今仍然照耀着人间世界。不仅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血脉里,流淌着孔子的血液。就是欧洲文明中,也同样夹杂着孔子的基因。早在16、17世纪,孔子的学说就已经在欧洲广为流传,当时德国的哲学家们甚至认为,这个世界要想安宁,人与人之间要彻底摒弃如同狼与狼之间的怨恨和争夺,就必须依靠孔子的仁爱思想。
感谢上苍,给世界生下一位孔子!
(作者为深圳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从55岁(公元前497年)到68岁(公元前484年)的14年中,带着弟子们离开鲁国,到一些国家“周游”,实际上是出访求仕。
他们首先到了西面的卫国。孔子通过弟子子路妻兄颜浊邹的引见,见了卫灵公。卫灵公对他的主张并不理解,未给他政治权力,但对他们一行给予礼遇,给了孔子不少俸禄。孔子也没争取,只是发表了一些遵循礼制、洁身自好的议论。又因他们受到当地官员公孙余假等人的排挤,只10个月便离开了。
孔子一行离开卫国向南方陈国进发,走到匡地(今河南长垣西南),发生了一场误会。当地人以为孔子是当年曾经危害当地的阳虎,把他们包围起来。孔子坚信不会被人加害,经其弟子公良孺等奋力冲杀后脱险。不久到了蒲地(今河南长垣)。在蒲时又被蒲人拦截,经与蒲人议和,才又脱险回到卫国。
不久,他又和卫灵公、南子一起出行,招摇过市。孔子和卫灵公接触后,发现他不是个有作为的君子。在卫国既然找不到明君,孔子一行还是决定离开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向宋国进发。他认为宋国是他先祖所居之地,在这里理应受到礼遇,谁知当时宋国的执政大夫却与他政见不同。
孔子及其弟子又风尘仆仆到了郑国,一时师徒失散。
离开郑国,又到了陈国,住到陈国大夫司城贞子的家里。但陈国是个小国,孔子认为在这里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又决定离开这里。
这时鲁定公已死,其子姬蒋(鲁哀公)继位。执政的季桓子也换上了季康子。他们想接回孔子,国内有人反对,于是决定先把孔子的弟子冉求接回来。孔子知道后,十分高兴,临行前嘱咐冉求回国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冉求走后,孔子等在陈国又过了3年,然后离开陈国前往楚国。
孔子一行到了楚国,起初得到楚昭王的信任,但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楚昭王一死,孔子逐渐觉察到去楚国并无好处,只好又回到卫国。
卫国的政治形势更乱了,孔子在外已十几年,很想返回故国。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孔子的弟子冉求在公元前484年对齐作战中立了功,当鲁国执政的季康子问他的军事才能是跟谁学的时,冉求把自己的老师极力夸赞了一番,并建议将孔子请回来。
年已68岁,在六七个国家奔波了14年的孔子,正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便马上启程回国,于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涯。王立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乱世,生于,大爱孔子 乱世 生于 大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揭秘最好色帝王:宋度宗一夜召幸三十妃(1)||上一篇:当"兄弟"成"君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