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都是对联惹的祸 曾国藩与汤鹏割袍断义(3)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这是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化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漂母与韩信的故事,明白如话,感人至深。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挽妓女大姑)

    嵌字联。轻灵飘忽,折射出道学家比较活泼人性的另一面。

    ■挽曾国藩的对联——可怜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曾国藩当时有“曾剃头”的绰号。然而,人生自古谁无死,身后是非谁管得?以下是几副挽曾国藩的对联。

    二十年患难相从,深知备极勤劳,兀矣中兴元老;

    五百里仓皇奔命,不获亲承色笑,伤哉垂暮门生。(吴坤修)

    吴坤修出身湘军水师名将,早已是方面大员。他前往南京看望时任两江总督的老师,不想适逢曾氏去世。吴极为伤感,亲扶师棺归葬湘中。

    用众行师,伟略欲过新建伯;

    集思广益,虚怀宜继武乡侯。(叶坼)

    认为曾国藩是诸葛亮、王守仁一流人物,是时人的普遍看法。

    迈萧曹郭李范韩而上,大勋尤在荐贤,宏奖如公,怅望乾坤一洒泪;

    窥道德文章经济之全,私淑亦兼亲炙,迂疏似我,追随南北感知音。(薛福成)

    表彰乃师道德文章经济诸方面都有非凡建树,荐贤尤可称道;功德超迈萧何、曹参、郭子仪、李光弼、范仲淹和韩琦等古代名臣;私淑而兼亲炙,则其亲近可想而知。

    顺便说一句:薛福成的《庸庵笔记》保存有不少珍贵的史料,见识、文章都不错,可读性亦佳。

    人闻论勋业,但谓如周召虎、唐郭子仪,岂知志在皋夔,别有独居深念事;

    天下诵文章,殆不愧韩退之、欧阳永叔,却恨老来缇轼,更无便坐雅谈时。(孙衣言)

    清雅散淡,风度翩翩。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李鸿章)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都是,对联,曾国藩,割袍断义,汤鹏都是 对联 曾国藩 割袍断义 汤鹏
下一篇:清代吴氏成立云锦出口公司 后为革命党筹款||上一篇:日伪因嫌绕道无法穿城而过 曾在北京城墙扒豁口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