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日伪因嫌绕道无法穿城而过 曾在北京城墙扒豁口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青年报 
 
1939年,占领北平的日伪当局做了一个规划:在西郊,也就是今天的五棵松地区,建立新的开发区,主要为日本侨民服务,兴建商业区和日本人的住宅区,当时叫“西街市”。内城以东的地区则被定为工业区,当时叫“东街市”。可是北平的城墙阻挡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从西郊开发区到东郊工业区无法穿城而过,必须绕道走上很远的路。 


  于是,日伪当局就在北平内城东、西城墙各扒开一个豁口,东边的叫“启明门”、西边的叫“长安门”。这两座门没有门洞、门扇,只是在城墙上开了个豁口,所以老百姓管它叫“豁子”。


  抗战胜利后,北平又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1945年,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根据当时流行于校园的歌曲“建国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复兴,中华康乐无穷”,将日伪当局命名的“启明门”、“长安门”改称“建国门”、“复兴门”。


  1946年10月,何思源接任北平市长后,修建复兴门等城防工程时,在复兴门豁口处增建了一座10米宽的拱券门洞,并加装了铁门。1955年,为拓宽道路,将复兴门门洞拆除,拓宽了缺口,而建国门则一直保持着豁口的状态,从来没有过城门。

关键字: 内容标签:豁口,绕道,而过,曾在,城墙,北京豁口 绕道 而过 曾在 城墙 北京
下一篇:都是对联惹的祸 曾国藩与汤鹏割袍断义(3)||上一篇:故宫太和殿:侵华日军在此献刀投降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