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古人放鞭炮如何防火?严格规定燃放时间地点

编辑:秋痕 来源:沈阳晚报
 
自从咱中国人用黑火药和纸发明了鞭炮,放各色各样的鞭炮就成了年俗之一。 


  放鞭炮好还是不好?这是各说各有理的事情,咱不跟着讲究了。只说放鞭炮有什么实际的危险:首先是污染空气,然后是容易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尤其是在古代,那时候的建筑多为木制,极易被鞭炮引燃。那么古人是如何在过年的时候做防火工作的呢?


  首先是鞭炮本身不能有危险性,爆破威力太大的在城门守卫那里都通不过,再有码头、桥头、路口的检查人员,都会将有危险性的鞭炮拦在城外。


  再是集中燃放,规定燃放地点。因为建筑多为木制,而且街路狭窄,所以古人对燃放大型鞭炮有严格的时间、地点界定,一般都是在重大节日。 


  即使有这些规定,因燃放鞭炮造成的重大火灾还是不绝史书,开封、成都、太原的老城都有这类火灾纪录。而因鞭炮造成火灾最惨重的教训,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太监在宫里放烟火引起火灾,都烧毁了数间大殿和多处房屋。(韩扑)

关键字: 内容标签:燃放,古人,放鞭炮,防火,地点,时间燃放 古人 放鞭炮 防火 地点 时间
下一篇:北宋"公务员"退休难:古稀之年仍要边疆述职||上一篇:"春运"坐票一票难求 追根溯源竟源自民国?(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