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被遗忘的隘门渠:7个人在陡直峭壁上修了三年(2)

编辑:秋痕 来源:潇湘晨报
 

隘门崖壁,有15度左右的倾角。

岩溶·坐标

数十公里的崖壁正处于岩溶青年期

隘门渠位于一线长长的单面崖壁上,这线崖壁从永顺县王村镇一直断断续续绵延至该县松柏镇,长达数十公里,崖壁险要。

按童潜明教授的解释:崖壁分布区主要为寒武系薄至中厚层的石灰岩地层,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是“跨越江南古陆和扬子准地台的稳定的陆地地块”,地壳运动以升降为主,褶皱不发育,故岩层产状(赋存状态)大都水平。

地壳的升降伴随水系的下切所发生的岩溶作用,在不同阶段就形成了不同地貌。如岩溶幼年期形成峡谷,实则为近距相对的两块崖壁,如马拉河峡谷;岩溶青年期形成溶丘洼地峡谷、峰脊峡谷和盲谷坡立谷,这些对立的岩壁相距甚远,有的一面岩壁或溶蚀、或垮塌不再存在,只剩单个的岩壁了,隘门岩壁就属这类。组成隘门岩壁的岩层产状虽不水平而有15度左右的倾角,但岩层是向山内倾斜,故仍很稳定地存在;如果向山外倾斜,早就垮塌了。但隘门岩壁终归要消失掉,不过那是以百万年计进入岩溶老年期的事了。

隘门渠位于永顺县王村镇兰花洞村柳树坪组,是一个修在悬崖峭壁上的引水渠,因其位置险要,位于天险之上,又被称为“永顺天渠”。

渠道修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文革”期间,由永顺县的7个农民(实际上持续到完工的只有5个人),花了3年时间完成,他们被当地人誉为“七勇士”。据初步估算,隘门渠干、支渠全长约5公里,宽约0.5米,最险段长约300米,灌溉农田面积300亩左右。渠道下方是三四百米的陡峭悬崖,堪称天险。

柳树坪组所在地又称隘门,后者更常用,因此我们将这段被驴友海子发现的水渠称为隘门渠。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陡直,峭壁,被遗忘,隘门渠陡直 峭壁 被遗忘 隘门渠
下一篇:进士杜三策曾册封琉球王 因弹劾魏忠贤遭削职(2)||上一篇:赐国姓 从郑成功到鲤鱼的免死金牌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