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晚年袁枚作自祭文自挽诗:人生如客有来有去

编辑:秋痕 来源:南京日报
 
晚年袁枚干过一件相当另类的事,那就是作诗自挽。
还是在袁枚40岁左右的时候,相士胡文炳为他占了一卦,说他63岁生子,76岁寿终。后来袁枚果然是在63岁添子。欣喜之余,他禁不住暗自思忖,76岁当是自己的生死大限了。

到了76岁这一年,袁枚的身体果然是大不如前,他深信自己是死期将至,第一反应竟是赶紧为自己做歌自挽。袁枚的自挽歌题目很长,叫《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体,不限韵》。歌云:“人生如客耳,有来必有去。其来既无端,其去亦无故。但其临去时,各有一条路……逝者如斯夫,水流花不住。但愿着翅飞,岂肯回头顾?……”




袁枚不光自己写自祭文、自挽诗,还广泛号召同仁好友给他写挽诗。朋友们不好意思为活着的人写挽歌,响应者寥寥。见状,袁枚又写了《见诸公挽章不至,口号四首催之》,对大家进行引导和鼓励。其中一首写道:“久住人间去已迟,行期将近自家知。老夫未肯空归去,处处敲门索挽诗”。他还说,“腊尽春归又见梅,三才万象总轮回。人人有死何须讳,都是当初死过来。”

在袁枚的一再索求下,赵翼、姚鼐、孙士毅、钱维乔、法式善、洪亮吉、钱大昕等30余人被迫写来挽诗。这些诗或调侃,或挽留,或赞美,一时成为文坛佳话。

这年的除夕之夜,袁枚早早将家人召至身旁,一一话别后,便坐在那儿静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可是天亮了,死神并没有降临,全家人为之欣喜。袁枚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边跳一边大叫:“我要把自己的名字改叫‘刘更生’,不,不,应该叫‘李延年’。”为了表示庆贺,袁枚又一口气写下了《除夕告存戏作七绝句》。

在给友人的信中,袁枚这样坦言他的生死态度:“人在天地间,不有生,何有死?若云死可悲,当知生已误。”不仅如此,他还说:“人之所以有死生者,命也;其所以命有长短者,气数也;其所以有气数者,虽问圣人,圣人亦不能知也,任其自然而已。”

正是因为拥有正视人生总有一死的泰然态度,袁枚才有兴致以自己的死作为“聊以自娱”的题材,不仅自己写自祭文、自挽诗而且邀请别人也写;正是因为练就了旷达的人生观,袁枚才能在关键时候看破生死大限,成为名传后世的82岁高龄的“一代文星兼寿星”。(史飞翔)


关键字: 内容标签:挽诗,祭文,晚年,人生,袁枚,如客有来有去挽诗 祭文 晚年 人生 袁枚 如客有来有去
下一篇:战国七雄之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1)||上一篇:传说背后的匈奴帝国 追忆那饱含狼性的远古民族(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