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困惑的巨匠:梁思成心碎倾城(1)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网
 
文|李鹿
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部实现。北京重蹈莫斯科复辄,交通和污染成为最令市民头痛的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灰飞烟灭,让位给一片“新天地”。在“推倒封建残余”的热烈口号中,始终有一个反抗的声音试图阻挡浩荡的历史潮流,这声音来自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
梁思成不是“拆墙派”评价的老古董,他倾注毕生所学,心中早已建了一座理想城池——“大北京”:拥有三个各具功能、相辅相成的中心城区。
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原地建新城,并按照领导人的设想,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部实现。北京重蹈莫斯科复辄,交通和污染成为最令市民头痛的问题。
他不但没能保住古城,自己也付出沉重代价,遭到严酷批判,抑郁而终,带着永远不能愈合的创伤和无法解开的困惑。
错批一人,多生几亿,这是说马寅初的。
错批一人,少了名城,这是说梁思成的。
车祸致残,受林徽因影响学习建筑
梁思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他的降生给四处流亡的梁启超带来了莫大欣慰。梁启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多思而事业有成。
梁启超每天饭后都会一边喝酒一边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督促他们读古代经典。后来人们常常讲起梁思成幼年的一件趣事,说他七八岁时就知道“表达政见”了。原来,他不喜欢父亲的老师康有为,因为他总是来家里与父亲激烈地大声辩论,梁思成天真地认定康有为对父亲不好。梁家的孩子从小跟一位日本海军退役军官学游泳,水性极好。有一次两家人在海边游泳,梁思成趁康有为下海后就偷偷潜泳到他下面揪他的胡子。
1915年,14岁的梁思成考上清华预科,读书期间在体育、绘画、音乐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全校运动会上,他曾获跳高第一名;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他擅长钢琴、小提琴,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队长并当第一小号手。他还十分关心政治,“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中坚分子。一次,他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其他人一起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参议员曾彝进当众道歉,在军队护送下凯旋回校。同学们叫他“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是梁思成在清华读书的最后一年,5月7日这天,梁思成骑着大姐赠送给他的摩托车,后座带着弟弟梁思永,从北京城西驶向南边追赶游行示威队伍。8年前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这一天是“国耻日”。车骑到南长街口,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金永炎的轿车撞倒,金永炎竟然连车都没下,从窗口扔出自己的名片给前来的警察处理后事,然后便驾车扬长而去。思永受了轻伤,思成脊椎受伤,左腿骨折,手术几次后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公分。军阀金永炎嚣张惯了,但他的名气比起梁启超来差得远,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他出面道歉并承担全部医疗费,还拿司机做替死鬼,最后连总统黎元洪也出面替他求情,梁家才罢休。
这次车祸间接促进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感情。梁林两家是世交,1920年,在两家长辈的安排下,19岁的梁思成初识16岁的林徽因,一见倾心。在医院养伤期间,林徽因常去看望梁思成,坐在床边给他拧手巾擦汗,两人感情日渐亲密。
由于身体受伤,梁思成从小立志“做一个军人”来救国的理想破灭,遂决心学习欧美建筑学的知识,应用于祖国。他学建筑的想法源自林徽因,这个美丽的女孩子跟父亲林长民从英国回来,见多识广,她对梁思成谈起以后想学建筑,梁思成回忆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集艺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1924年,年轻的恋人结伴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梁思成是能工巧匠,去美前,亲手做了一个铜镜送给林徽因。在宾大求学期间,他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对古代建筑文物都妥善保护,有专门机构长期研究,而仅有的几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都是外国人写的,深感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他立志要写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1925年,梁启超专门寄给梁思成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籍善本《营造法式》,这本刊行于公元1103年的书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代古代建筑专著,编撰者是北宋建筑家李诫。梁启超在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梁思成下决心把中国建筑史研究透。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3月21日,是宋代为李诫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他们的选择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前辈。后来,儿子于1932年出生时,取名“从诫”,意思是“跟随李诫”,做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家。二人赴欧洲考察半年后回国。
梁思成先在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并任系主任,1931年,他到北京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月薪四百银元。当时的四百银元不是个小数目,一个保姆月薪才两个银元,当年北大图书馆长李大钊月薪六百银元,任馆员的毛泽东才拿六个银元。早期的国民政府对知识分子实在太慷慨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巨匠,倾城,心碎,困惑,梁思成巨匠 倾城 心碎 困惑 梁思成
下一篇:方声洞:以如花之年为祖国而死(2)||上一篇:杜甫墓寻踪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