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什么要投河自尽?(5)

编辑:秋痕 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
 

6月1日,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中午研究院举办师生叙别会。餐前聚坐,王国维与众人谈蒙古史料,交谈甚畅。其雍容淡雅之态,给学生们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正餐开始后,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惟王国维所在之席寂然无声。不知是否受王国维一时情绪之影响。席间,梁启超忽然起立致辞,历数同学成绩之优越,并说:“吾院苟继续努力,必成国学重镇无疑。”众人均认真谛听。王国维也点头不语。餐后,互致告别,王国维并无异样。接着,王国维拜访陈寅恪。返回校西院十八号私第后,学生姚名达等人来访。王国维与之交谈达一小时,“恳恳切切,博问而精答”。到晚餐时分,学生们告别,王国维送至庭中。

晚上,同学戴家祥与谢国桢谒王国维,问阴阳五行说之起源,并论日人某研究干支之得失。交谈甚欢。然话题涉及时局后,王国维神色黯然,似有避乱移居之意。

王国维自杀日

熟悉王国维的人知道,王国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苟言笑,不喜欢聊天,其内心却有浓厚的情感。梁启超即说:“王先生的性格很复杂而且可以说很矛盾,他的头脑很冷静,脾气很和平,情感很浓厚,这是可从他的著述、谈话和文学作品看出来的。只因有此三种矛盾的性格合并在一起,所以结果可以至于自杀。他对于社会,因为有冷静的头脑所以能看得很清楚;有和平的脾气,所以不能取激烈的反抗;有浓厚的情感,所以常常发生莫名的悲愤。积日既久,只有自杀之一途。”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杀日。

这天早上一切如常,王国维按固有的习惯,早起盥洗完毕,照旧由夫人为其梳理辫子,接着便到饭厅用餐。子女们虽没有上学,但必须与父母亲同进早点,这也是老规矩。王国维早餐后必至书房小坐,然后便到公事房办公。如有东西须带至公事房,总是叫老家人冯友跟随送去。这一天,王国维是独自一人去的。

临走前,他将事先写好的遗书放入衣服袋子里。看看已经顶到屋梁的线装书,那是他的心血与寄托所在,他没有别的爱好,所发工资大多买了书籍。如今,他要与这些无声的朋友们告别。他当然已为书籍们安排好后路,在遗书中写明由陈寅恪、吴宓二人处理。

他出家门的时候,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家人们根本不会想到,这一家之主竟要走上绝路。

早上8点,王国维步行至研究院公事室。隔一会儿,王国维将院中听差叫来,让他到自己的私第取学生们的成绩稿本,并与研究院办公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9点钟,王国维向侯厚培借钱,欲借洋二元。侯厚培身上没有现洋,便取出一张五元纸币,递给王国维。

王国维走出办公室,来到校门口,雇了“校中挂号第三十五”的一辆洋车,命车夫拉往颐和园。颐和园在清华园之西,距离不远,很快就到了。王国维下车,给车夫五毫洋钱,让他在园外等候。接着,王国维购票入颐和园,来到昆明湖畔,先在岸边石舫前久立。

昆明湖水在风中荡漾,王国维的内心则波涛汹涌。他正在进行生与死的最后抉择。

很久,很久,他长出一口气。转而来到鱼藻轩。

是日游人众多,但无人注意到王国维。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投河,自尽,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河 自尽 国学 大师 王国维
下一篇: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什么要投河自尽?(3)||上一篇:陶铸的“三个形象”:牛、伟丈夫、诗人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