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官场文化“潜规则” 科举房中术行贿(2)

编辑:汀滢 来源:凤凰网
 

此荒唐之事,大概非与皇帝关系特别者不敢为。张昌仪为什么敢这么做?原来他与其兄张昌宗、张易之一样,都是武则天的男宠,之间有一腿呢。

张昌仪干的这件事虽然荒唐,但最后毕竟办成了,虽然60多个姓薛的考生,至死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录用做官的。而更多的时候,想在取录时舞弊并非易事,有时还会弄巧成拙,惹出麻烦。

古代办得最不利索、最糟糕的一起录取舞弊,应该是北宋著名大文人苏东坡干的。因为大意,这位有意将试题泄露出去的主考官,最后不仅自己看好的学生没有考中,还让对手、章子厚的两个孩子捡了个大便宜。

宝庆二年(1226)进土罗大经撰编的《鹤林玉露·甲编》(卷5)中,记录下了这事件:“元祜(字‘左’应为‘右’)中,东坡知贡举,李方叔就试。将锁院,坡缄封一简,令叔党持与方叔,值方叔出,其仆受简置几上。有顷,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来,取简窃观,乃‘扬雄优于刘向论’一篇。二章惊喜,携之以去。”

李方叔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家贫好学,苏东坡甚为赏识,有意帮他及第,谁想却出了这么大的意外。李方叔回来后找不到老师给的那封信,意识到已让章持章援兄弟俩偷走了。但此事又不能声张,只好忍气吞声。试卷发下时,论题果然是“扬雄优于刘向论”。二章知道这里面的“故事”,有意模仿苏东坡的笔调和文风,做好了试题。

苏东坡阅卷时,看到一份卷就像是李方叔做的,便判为第一名,实际却是章援做的。还有一份卷子与第一名的卷子也差不多,苏东坡判为第十名,是章持做的。名单公布后,李方叔落榜,苏东坡大惊失色,问李方叔是怎么一回事情。知道内情的苏东坡大为悔恨,赠诗李方叔相别。李母认为儿子命该如此,“苏学士知贡举,而汝不成名,复何望哉!”李方叔从此放弃了科举考试。

从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看,行贿舞弊事件确是层次出不穷,行行色色。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考试弄虚作假现象深恶痛绝涉案,只要案发,重者可杀头、抄斩。如在明初的“南北榜事件”中,仅仅因为录取的都是南方地区的考生,朱元璋便据社会传闻,对相关人员施以酷刑,将会试考官白信蹈、张信等人诛杀,85岁的主考官刘三吾虽然免于一死,也遭发配边疆充军。反科举舞弊,在明朝成为一种制度,但是,虽然明朝的法律很严厉,实际上并没有杜绝舞弊,一样有腐败。

中国科举史上最搞笑的一次舞弊事件,就发生在明朝。一位名叫倪进贤的考生,竟然以“房中术”贿赂考官,此举可以算是另类“性贿赂”。

此事发生在朱见深当皇帝的成化年间。清文人李调元撰著的《制义科琐记·房术》(卷2)记载,“倪进贤,婺源人,素不读书,以房术进万安。安大喜,适成化戊戍科,安嘱考官刘吉、彭华取之,遂登进士,选庶吉士。”

这万安腹中并无多少墨水,但因与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万贞儿(万贵妃)同姓,善献殷勤,得到万贞儿的青睐,自称为万贞儿的侄子,成了皇帝的外戚。先后升为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权倾朝野。每到科举考试时,万安都要安排他的亲信、门生当考官,据记载,万安的子孙甥婿,只要参加考试,没有不中举的。

更搞笑的事情在下面,万安深知,皇帝没有不好色的,又把倪进贤行贿的秘术进献给朱见深,以讨皇帝欢心。偏偏朱见深不领此情,万安拍皇帝马屁拍错了地方。虽然朱见深治国无方,后宫等着他宠幸的佳丽如云,房中术对他有“实用价值”。但朱见深在这这件事关国家用人的科举大事上深明事理,对万安的所为感到讨厌,把万安训得十分难堪:“此岂大臣所为耶?!”

说到底,这些行贿丑闻的背后,一是要有人,再者有钱,不然再怎么投机也难被录取。如果没有关系,又少银两,再腹中无墨,考题不会做,那只有认命了。但是,如果遇到一名脑子进水的考官情况就不一样了,可能会时来运转。这是我最后要说的科举史上最离奇录取事件——文不对题却能中榜。

事发清顺治、康熙年间。一次山东举行乡试,有一生员应试。拿到试题一看,是天文方面的内容,此生员傻眼了,根本不会做啊。但进来总不能交白卷吧,心想,反正没有希望考上,于是胡乱地写一篇有关地理的文字搪塞。谁想,录取名单公布那天,竟然榜上有名。

原来考官在卷上有批语:“题问天文而兼言地理,可称博雅之士。”此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记录在《清稗类钞·考试类》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科举,行贿,官场,潜规则,文化,房中术
下一篇:鲁迅因无爱的婚姻过了20年苦行僧生活(1)||上一篇:清朝刑罚牢狱照片(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