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北魏孝文帝改革背后的女人:守寡也不安分的冯太后(5)

编辑:秋痕 来源:中华网
 

太和新制及其背后的主角

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20多年,正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时期,正是由于她指导献文帝拓跋弘和孝文帝拓跋宏,进行大量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改革,才使得北魏的国力达到鼎盛的阶段。

太和,是孝文帝的年号。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改革称为“太和改制”。由于旧史的记载,人们往往在习惯上把这一功劳归于孝文帝,甚至直接称为“孝文帝改革”。其实,在太和十四年(490年)之前,冯太后一直临朝听政,作为北魏的实际执政者,她是“太和改制”真正的主持人。其政绩有目共睹:

一是实行官员俸禄制。自从拓跋珪开国,北魏政权各级官吏皆无俸禄,平日都要依赖贪污、掠夺和皇帝随意性的班赏来获取财富。这在北魏初建之时,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采取这种方式不足为奇。但当北魏政权逐渐在中原地区确立统治地位,这种以掠夺为主的财富分配方式日益给北魏政治带来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战事的减少,战时掠夺的机会有限,各级官吏为了满足私欲,便毫无顾忌地盘剥、搜刮民脂民膏,从而导致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政治统治的危机。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从文成帝时朝廷就曾数次下诏禁贪,献文帝时也做了严格规定,并有人提出了给官吏班禄的建议,可惜并未能实施。

太和八年(484年)六月,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仿效两汉魏晋旧制下达了“班俸禄”诏书。规定在原来的户调之外,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发放百官俸禄的来源。内外百官,皆以品秩高下确定其俸禄的等次。俸禄确定之后,再贪赃满一匹者,处死。此法的实施,对普通百姓虽有“一时之烦”,但终能得到“永逸之益”。由此引起了以淮南王拓跋他为代表的鲜卑贵族的反对。冯太后召令群臣讨论。论辩中高闾驳斥了鲜卑贵族的反对意见,力主改革,这不仅代表了当时一批具有远见的官僚的意见,而且也符合冯太后的心思。于是,冯太后下诏依从高闾所议,仍旧实行班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也不,守寡,北魏,太后,安分,文帝,改革,女人
下一篇:英国历史学家:中国人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上一篇:揭密“玛丽-罗斯”号400年前沉没真相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