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姜子牙朝歌当官记:装死人捡回一命

编辑:汀滢 来源:腾讯读书
 
子受办完先王的丧事,正式登基成为天子,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
这一年正月初五,子受身着白色王服,在崇天殿内宣布他对朝廷大臣的重新任命。他任命王叔比干为太宰,总揽中外政务;费仲为卿事,协理军国大事;微子为宗伯,箕子为乍册,祖伊为多射,九侯为多亚,梅伯为司马,飞廉为司空,恶来为司徒,鄂侯为司寇。
纣王登基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京都由殷地迁到朝歌。第二件大事,是决定与东夷联姻,娶一位皇后,这便是东夷大酋长姜桓楚的女儿姜皇后。
两件事毕,纣王便决定要修鹿台,供自己享乐。
为此,纣王召比干入宫,把修建鹿台之事对他讲出。比干竟没有反对,只是说:"修建鹿台,此乃朝歌之壮举。要尽力而为,不可耗资过大。但只用费仲、飞廉不行,还需添一位才艺精巧、深识阴阳、洞晓生克之人监督。灌坛令姜尚可担当此任。"
于是,一道王命传到灌坛,令尹姜尚立即轻车上路,星夜兼程赶到了朝歌城。
姜尚先到相府拜见太宰比干。次日早朝,比干引姜尚入崇天殿拜见天子。纣王当殿封姜尚为下大夫,官司户参军。散朝后,比干留姜尚居住相府之内。
修建鹿台的工程破土动工。纣王命飞廉调集二十万名奴隶,他们昼夜施工,导致奴隶大量死亡,工地不断减员,飞廉就指挥兵丁从城中抓来平民百姓当差。鹿台落成这日,纣王下令朝歌及远近的宗庙、衙门钟鼓齐鸣,以示庆祝。
姜尚忙里忙外,一边组织督运,一边检查质量。虽然辛劳,但是有件事却令姜尚十分高兴,那就是黑牛将妻子马玉凤从故乡接到了朝歌,夫妻团聚。
鹿台建成后,纣王很是高兴了几天。接着,又一件喜事降临宫中:姜皇后生了一个儿子。
纣王十分高兴,将此子立为太子,并说道:"寡人最崇敬曾祖武丁,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就用武字,给太子赐名武庚。武庚身为太子,定能福禄双全,再赐字禄父。"
欢乐过后,纣王忽然觉得鹿台虽使大地增辉,只可惜空荡荡的,不免有荒凉之感。于是令四方诸侯,各献百名美女,以供役使。三代元老商容闻言大吃一惊,当面直谏,训斥纣王。
纣王自出世以来,还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刺耳的话,遂令武士拿下商容,金瓜击顶。商容面无惧色,一头猛撞到宫中的龙盘柱上。三代老臣商容就这样不得善终而亡。目睹此事,比干心中也是不平,但他身为国相,又是王叔,怎能不维护侄子的面子?于是咽下满腹非议,叹口气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让商容随先王去吧。"众大臣面面相觑,只好将商容的遗体抬出。
费仲见臣子们相继离去,上前奏道:"据微臣所知,那苏护国君有一小女,唤作妲己。她身材苗条,文静贤淑,见者无不为之倾倒。派人接来宫中,定能称大王之意。"
纣王听罢大喜,当即命内臣尤浑前往苏地传旨,将苏护女儿接来宫中。
半月后,妲己在四五百人的前呼后拥下抵达朝歌。纣王亲自乘辇到西门外迎接妲己。他看见了从远方逐渐走近的绝代佳人,不禁心神荡漾。妲己随纣王步入金殿,双膝跪地等待册封。
纣王走上正座高声道:"册封苏妲己为贵妃。位在皇后之下,众妃之上,居住西宫。"
纣王的心,完全被妲己俘虏了。纣王多日不登朝堂,急坏了满朝文武。其中最焦急的,当然是当朝的太宰比干。
一日,比干独自闯宫,见纣王正与妲己观赏歌舞,就启奏道:"大王,又到天子一年一度巡视八方之时了,请择日起程吧。"
纣王说:"寡人近日精神恍惚,身体不适,不能出都。就请王叔代朕巡行六邑吧。"接着大堂上又是一片轻歌曼舞,好似眼前根本就没有比干一样。
这一次代天子巡行,比干是轻车简从,他只用了两名朝臣伴行。旧臣中他只选用梅伯。这是位忧国忧民的老人,选用他,令群臣放心。新进臣子,他只选用了姜尚。他觉得姜尚眼界开阔,智慧超众,可与之请教韬略。
他们走出百里,便进入越邑,在大道上遇见一个关卡。比干问:"设卡何用?"
姜尚道:"是收受商民钱财的。"梅伯大怒,唤来关卡小吏责问:"尔等享用商王俸禄,却勒索商民钱财,该当何罪?抓起来杀掉。"小吏道:"设卡是上司指示,并非小子的罪过。"姜尚说:"你等所得钱财,多数中饱了官吏私囊吧?"比干命令道:"无须多言,快把关卡拆掉。"于是他们一路所遇关卡,统统拆掉了。
比干率众人一路前行。所过城邑,听取守备汇报,察看民众疾苦,颇为辛苦。行到防邑、戏邑,他们见村中狂犬乱吠,令行人心惊。比干停住车子,问街上行人:"此地狂犬如此之多,为什么?"行人答道:"此地盗贼多。家家户户都养看家狗。日落后,各家关门闭户,互不往来。修筑鹿台,钱财加征一倍,青壮之辈吃不饱肚子,就铤而走险。"比干听罢长叹一声,继续驱车前行。
比干一行到靡邑,见士兵押着成群的囚犯走向监狱,便询问守备,守备说:"那是外邑盗贼流窜到此作案,被我们抓住了。"
走到陈邑,又见一群乞丐挡住道路,伸手高叫道:"老爷开恩,赏点吃的吧。"比干问:"你们为何不去种地收粮呢?"乞丐们道:"我们贱民哪有地?都是贵族老爷的。青壮年抓去修筑鹿台,地就荒了。现在地里光长草,不打粮。"比干看了心中着实不忍,就命姜尚道:"将车上粮米散发,让他们吃顿饱饭吧。"
比干、梅伯、姜尚一路前行,发现许多田地里禾苗枯黄,有的村庄甚至田园荒芜。平民百姓穷困者居多,好多行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脸色苍白,眼中充满敌视的目光,令人心寒。
行到正午,比干率众人走进卫邑,守备忙令衙役摆设酒宴款待上差,一边说:"方今天子英明,四海升平,真是我辈有福。"比干哼了一声说道:"你辈有福,百姓却在受苦受罪。"那守备看看众人的脸色不对,只好把另外的献媚之词咽下肚里去了。
巡行结束,回归朝歌,却有一件事令姜尚欢喜,就是马玉凤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姜尚为此子取名姜骆。
至于朝中,也有新闻逸事,那就是百姓都传说宫中出了狐狸精,他们说纣王被狐狸精迷住,别的嫔妃都挨不着边。
纣王被妲己迷住了。为了讨妲己欢心,纣王决定避开王后,在沙丘苑与妲己尽情欢乐数月。为了放肆享受,纣王在沙丘广场中心建起酒池肉林,奢靡昏淫无度,并且命令卫队将沙丘的所有道路严加防范。没有他的许可,任何人也不得进出。
纣王在沙丘苑囿玩乐两月有余,才率众回到朝歌。岂料回来后的第一件事竟是与佞臣费仲商议如何增加酷刑,用以惩罚五名入苑偷窃,被卫兵活捉并剜去双目的窃贼。
纣王道:"汤王定有五刑:黥、劓、刖、宫,这些都太轻了。第五是辟,砍头,朕又见得太多,看腻了。能不能新添几种刑罚?"
费仲道:"可以先把人杀死,然后剁成肉块,或者肉酱。"
纣王说:"好。朕赐名为醢刑。"
尤浑说:"也可以把人杀死之后,烤晒成肉干。"
纣王道:"好。朕赐名为脯刑。"
妲己说:"这两种是先杀人,我来出个不杀人的法子。我娘家宫中有种两层水炉,叫火烧心。中间烧火,外面热水。有次忘了灌水,两层铜皮都烧红了。我看,可以用空心铜柱烧红炭火,把受刑人剥光衣服,绑到柱子上烫烙而死,岂不比砍头好玩得多!"
费仲、尤浑赞道:"还是娘娘想得好。"纣王也说:"是好。朕赐名炮烙之刑。今后,奴隶逃跑,平民造反,叛臣逆主,我都要烙死他们。明日起造,由费仲监工。"仅费去半月工夫,炮烙铜柱就铸造完毕。这刑具高两丈,圆八尺。铜柱中心有火室,分上中下三个火门。放入炭火,即可将铜柱烧红,纣王和妲己看了,十分满意。纣王命武士将炮烙刑具立在大殿前。纣王立即派尤浑从狱中取出两名瞎囚,剥去衣服,捆绑到铜柱上试刑。不用多大工夫,两名囚徒就被烧成了灰烬。
梅伯回到京都,听人说纣王造了炮烙之刑,前日试用,已经烙死数人。梅伯是商国重臣,官居司马之位,历来把江山社稷的存亡放在首位。他决定冒死进谏纣王。
几日后,梅伯闯入了王宫,恰好见到一个受刑者正被武士捆绑到铜柱上,炭火一燃,只听惨叫几声,那人就气绝身亡。这时,一股肉体烧焦的腥臭扑鼻而来,纣王却安坐一旁掩鼻而笑。
梅伯双膝跪到纣王面前,直言进谏道:"汤王宽厚仁慈,被于飞鸟,才得到万民拥护,奠定下商王朝六百年的基业,世人谁不崇敬?如今,大王却弃先王之政,设炮烙之刑,已经天怒人怨。依老臣看,大王炮烙的不是囚徒,而是汤王的社稷,商国的江山。臣巡察四方,见北方干旱,南方大水,百姓叫苦连天,您可知晓?自妲己入宫,大王宠信妖妇,荒淫无度,以至造此炮烙,扰乱朝政。为消除臣子的积怨,请大王速将这酷刑除去,效法汤王。"
梅伯曾多次劝谏大王不要贪恋女色,早已引得纣王讨厌。现在,纣王一听梅伯这番刺耳的话,立即勃然大怒吼道:"寡人贵为天子,何用你来多嘴多舌!不设炮烙之刑,天下臣民、四方诸侯能服从我吗?除去炮烙之刑,商国的江山就能安定吗?你出言无礼,诅咒本王,我要给你点厉害看看。来人,将梅伯收监下狱,两日后殿前炮烙。"
第三天,纣王为此特设早朝。圣旨颁下,钟鼓齐鸣,纣王终于在大殿上面见群臣了。
众大臣朝贺完毕,纣王说:"今日颁旨之意,文武大臣均需知晓。为惩治那些咒骂国君、借进谏而扰乱朝政之人,寡人特设炮烙之刑。前日,梅伯已犯此罪,应处炮烙之刑,以儆效尤。请诸位爱卿出殿观看。"
梅伯被押解上来。纣王说道:"梅伯辱骂本王,罪不容赦。今后若再有如此狂妄之人,也这样处置。用刑。"
武士剥去梅伯的衣服,用铁索将他捆绑到铜柱上。梅伯大骂道:"昏君!你堵塞言路,残暴如此,殷商天下必将亡在你的手中!你……"话未说完,梅伯早已皮焦肉枯,化为灰烬。
比干病愈后,进宫面见纣王。他不想再提梅伯的事,便说:"此次巡察四方,姜尚多有作为。我看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可重用他。"
纣王见比干不提梅伯的事,就顺着比干之意说道:"王叔所荐自然不差。那就先让姜尚任司天监,随朝侍用。日后政绩卓著,再加迁升。"
比干素知纣王刚愎自用,虽觉授姜尚之职低了一些,也不再开口了。
一日,纣王和妲己在鹿台宴饮,欣赏歌舞。两人说说笑笑,十分高兴,回首问随侍的姜尚:"朕造鹿台,姜大夫以为如何?"
姜尚不想投其所好。他没正面回答,却问道:"大王要臣子讲真言,还是说假话?"
纣王一怔,笑道:"朕要你讲真话。"
姜尚说:"那要先赦我不死。"
纣王立即冷了脸说:"赦你不死。讲来。"
姜尚深施一礼,直言劝谏道:"臣以为鹿台之工,害万民之力,伤国库之财。今年北方干旱,南方大水,民生艰难。陛下当留心邦本,与百姓养和平之福才是。且莫身居鹿台,终日贪于酒色,只图一己之欢乐。臣受陛下知遇之恩,不得不赤胆披肝,冒死上陈。如不听臣言,社稷生民将为他人所有,留一鹿台何用呢?"
纣王闻言大怒,欲将姜尚拿下,但君无戏言,碍于早已赦免其罪,只得作罢。
姜尚回到比干府,自言自语道:"朝歌非我久居之地,不如脱身为好。"姜尚把鹿台谏主之事讲说一遍。比干说:"大夫并非在位之谏臣,偶尔言及,何罪之有?"姜尚却说:"今日实为漏网之鱼。如不及早离开朝歌,必有性命之虞。"便向比干作别。
姜尚当日将行装捆绑整齐,离开相府,连夜急匆匆逃出京城。
次日,纣王又设宴鹿台,派费孟召姜尚随侍。费孟归来,回禀道:"姜尚连夜逃跑了。"
纣王闻言大怒,叫过飞廉,下令道:"命你与费孟带兵,搜捉逃犯姜尚。"
兵将在一片树林中寻获姜尚踪迹。约行到百余步,见一开穴古墓,费孟就命令兵士钻入墓中去看,果见姜尚在内,吓得大叫一声逃了出来。正巧飞廉走过来,飞廉下令道:"拿住姜尚。"三名兵士钻入墓中,捉到的不是姜尚,而是姜尚的衣袂覆盖着的枯骨。兵士爬出墓穴如实报告,飞廉长叹道:"我们中了姜子牙的计,让他逃跑了。"后人便把此事称为"遗衣驻军计"。
姜尚逃出了松林,单身入山,躲过搜捕,然后抄小路向南津而去。
姜尚昼夜不停地南行,终于走到黄河渡口,不想被预先设下埋伏的飞廉的部下发现了。
姜尚看到追兵,便脱下鞋子放到岸上,下水到苇荻深处躲藏。纣兵赶来寻觅,听得"扑通"一响,如有人投水之声,又发现姜尚鞋子在岸上,便说:"定是姜尚投水,必溺而死。"回报飞廉和费孟,二人到河边去看,不见人影。次日,纣兵便返回朝歌了。
姜尚当然没有投水,而是从岸上推一块巨石入河,发出如同落水之声。然后,姜尚走到芦苇深处,宿到天明。纣兵退去后,姜尚搭船过河,一直东行,向海滨走去。(本文摘自《姜太公》 焦安南 李建义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官,捡回,装死,姜子牙
下一篇:毛泽东一生参加悼念活动不少 最后一次为送陈毅(4)||上一篇:揭秘:秦淮八绝之首董小宛从良以后的生活(3)
分享到
推荐好文